于是,与其说日本人独特的审美好尚令其更容易接受白居易的诗歌,不如说他们的审美好尚正是在白居易的帮助之下建立起来的。
日本电影《源氏物語 千年の謎》剧照,剧中人所读为《白氏文集》。
日本人为何会与白居易有着如此高的契合度?
白居易集传入日本,正值平安朝中期。天皇权势衰微,外戚藤原家掌权。律令制度渐渐失效,贵族们地位的升降完全取决于与藤原家的亲疏。对贵族来说,政治理想不复存在,进取心大为减弱,宴饮行乐成为日常。加之当时自然灾害与社会动乱频发,正契合了佛教所宣扬的“末法降临”,贵族们厌世情绪高涨,焦躁不安。
这一时期的日本贵族社会,简直是白居易生活的中晚唐时代的一面镜子。
白居易晚年,朝中牛李党争愈演愈烈;又历甘露事变,宦官权势通天;更不用说朝堂之外的藩镇林立,大唐渐渐病入膏肓,士人们却无可奈何。面对这种棘手的社会形势,传统的儒家思想无用武之地。优游于儒佛之间的白居易选择“中隐”: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
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
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筵。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
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
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
这种思想,虽无益于民、无补于世,但能够慰藉焦躁的贵族们的内心,与白居易面临着类似困局的贵族们,在中国第一流诗人的感召之下,得到了一条可走之路,自然望风而靡。
注释
①黑板胜美编,《日本文德天皇实录》,日本弘文馆1977版,第21页
②渡边优子,《《白氏文集》在日本平安时代的接受情况》,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1页
③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 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版,第3916页
④[后晋]刘昫等,《旧唐书·白居易传》,中华书局2000版,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⑤那波本白氏文集后序,转引自武田信昭《浅谈白居易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