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佛教界在从事临终关怀事业的过程中,并不强调佛教的独特性,而是强调为临终者提供一种优质的、可以为一切宗教信徒或非宗教信徒都能接受的服务。如长冈西医院虽然是佛教界创办的临终关怀医院,里面也有佛堂、有常住的僧人,但其宗旨不是布教而是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精神关怀。其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全力减轻身体的疼痛等诸症状;为缓和病人的诸种不安、担忧和孤独等精神问题提供心理咨询;为工作、医疗费等社会经济问题提供指导;如果病人提出要求,由僧人等提供宗教方面的服务;为病人家属提供咨询和指导;组织各种集体活动、提供家属陪床等。在提供宗教服务方面,该医院的建立虽然基于佛教的理念,但利用者并不限于佛教信徒。所以医院不强制病人接触、接受特定宗教或宗派;入院病人如果提出佛教方面的要求,僧人会给与开示和指导。僧人并不偏向任何宗派,所以任何宗派的信徒都可以得到适当的指导。 在日本佛教传统中,从中世开始,关于临终或死后的礼仪逐渐增多,念经超度、经营葬礼和墓地成为僧人的重要工作,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在这种意义上日本佛教可以说是葬礼佛教。如何评价葬礼佛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因为僧人参加念经超度和经营墓地等活动收取相当高的费用,僧人的清静超俗的形象受到影响,甚至僧人被看成只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不祥的存在,所以日本的佛教界一直在反省葬礼佛教的种种弊端。现在的佛教界的临终关怀活动,就是试图克服葬礼佛教的种种积弊,从新的理念出发,用现代人能够普遍接受的方式,给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籍。 结语 从圣德太子时代的“佛教慈善”到近代的“佛教公益事业”,从战时的“佛教厚生事业”到战后蓬勃兴起的“佛教社会福祉事业”,日本的佛教界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服务社会、利益众生的事业中,结合佛教的特点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日本佛教的形态如僧侣的生活方式、新兴宗教的发达等与中国佛教有很大不同,日本佛教所处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也与中国佛教不同,所以,中国佛教在思考佛教社会事业的走向时,需要有自己的立场和自己的出发点。但日本佛教在从事社会福祉事业方面的开放胸襟、现代化水准、国际化视野值得中国佛教界学习,日本佛教学术界在佛教社会福祉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借鉴,日本佛教高等教育体系中相对成熟的社会福祉教育体系和社会福祉士的培养经验尤其值得中国佛教界教育界参考。 参考文献: 森永松信的《社会福祉与佛教》,诚信书房、1975年。 守屋茂的《佛教社会事业的研究》,法藏馆、1983年。 池田敬正的《日本社会福祉史》,法律文化社、1986年。 中垣昌美的《佛教社会福祉论考》,法藏馆、1998年。 |
日本佛教的慈善公益事业概观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日本老人退休后当和尚:寺院在招"僧",妻子也支持
日本最风流尼姑,不仅出轨小鲜肉,96岁高龄依旧喝酒沉迷男色
在河南这个古寺,找到一尊千年“肉身佛”,引大批日本人前来跪拜
日本僧人是否可以娶妻?是否必须娶妻?
日本寺庙贴标语点化众生
同样一种树在日本被捧为佛教神树 在中国已属渐危种
旅日书画家周之江作品捐赠仪式在日本奈良隆重举行
为什么佛教造像出现印度神?从日本沙羯罗像说起
西安唐代佛教密宗祖寺 竟是5000万日本人心目中的圣寺
【豆知识】日本年轻人聊天时使用的“卍”是个啥?
日本和尚能结婚:古时僧尼同宿尼姑怀了孩子回家生
神道教与佛教对日本美学的影响
僧人会被抢饭碗?日本超度机器人无人下单
这些画风不一样的日本和尚,世俗却不堕落
燃!芝加哥上演日本文化节
千年古刹藏一物:日本僧人跨海运木材供奉
在日本,僧人也可以结婚生子?
日本寺院“接地气” 满足个人精神需求
中国书法与日本书道
吸引年轻人!日本福井照恩寺举办电子音乐法事
日本和尚找对象难
天皇在日本多受崇拜?火灾时就算死也要抢救此物
汉传佛教密宗失传千年后 今年从日本重回祖庭
看病靠和尚:在日本“出家”曾是一种治疗手段
挑战三观?自由疯狂的日本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