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当代佛教分为两大系统,即传统宗教和新兴宗教。前者即佛教传入日本之后经过日本化的过程所形成的诸宗派,如净土真宗、真言宗、天台宗、曹洞宗、临济宗、黄檗宗等诸宗派。这些宗派拥有众多寺院和信众,在社会上拥有巨大影响力。而后者则是战后发展迅猛的创价学会、立正佼成会、灵友会、真如苑、阿含宗等佛教团体。新兴宗教在宗奉传统佛教的某些教义的同时,吸收了神道、基督教等教义。其信众皆为在家居士,在传教方式和组织运营方面都有许多革新之处。 日本佛教自古以来就有扶困济贫、热心公益的传统,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无论是传统佛教诸宗派还是新兴宗教,都秉承佛教慈悲济世的理念,在慈善公益事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在当今日本社会,各种佛教团体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念上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力图完成从传统的佛教慈善向现代的佛教社会事业的现代化转型。总结日本佛教界从事慈善公益事业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思考中国佛教慈善的走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古代和中世日本佛教的慈善公益事业 日本佛教与社会事业的接点,始于圣德太子时期。圣德太子不仅制定了“奉行三宝”的国策,大力弘扬佛教文化,而且基于佛教的精神,兴办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最著名者即“四个院”的实践和福田思想。 “四个院”即施药院、疗病院、悲田院、敬田院。其中,施药院即对免费供应药品给贫病者,减轻其病痛;疗病院即为男女老幼的病患者提供免费治疗,对于生病的僧侣则尽心服侍如父母;悲田院即对鳏寡孤独给与救济,让那些有劳动能力者做些杂物;敬田院则是引导众生信仰佛教,断恶修善,速成菩提。可见日本佛教的慈善事业,从一开始就是与佛教的信仰密切结合在一起,主张既满足其基本的物质生活的需求,又要通过佛教信仰提升其精神境界。 这种实践观是与其“福田”思想密切相关的。这种观念认为,因为敬信三宝,报父母恩、怜悯贫者的善行能够带来很大功德,所以这些善行的对象被称为福田。应该敬奉的佛陀和三宝称为敬田;应该报其恩的父母称为恩田;应该同情怜悯的悲苦者称为悲田。从平安时代到足利时代,此福田思想很流行,是日本僧侣从事慈善公益事业的主要思想依据。 |
日本佛教的慈善公益事业概观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日本老人退休后当和尚:寺院在招"僧",妻子也支持
日本最风流尼姑,不仅出轨小鲜肉,96岁高龄依旧喝酒沉迷男色
在河南这个古寺,找到一尊千年“肉身佛”,引大批日本人前来跪拜
日本僧人是否可以娶妻?是否必须娶妻?
日本寺庙贴标语点化众生
同样一种树在日本被捧为佛教神树 在中国已属渐危种
旅日书画家周之江作品捐赠仪式在日本奈良隆重举行
为什么佛教造像出现印度神?从日本沙羯罗像说起
西安唐代佛教密宗祖寺 竟是5000万日本人心目中的圣寺
【豆知识】日本年轻人聊天时使用的“卍”是个啥?
日本和尚能结婚:古时僧尼同宿尼姑怀了孩子回家生
神道教与佛教对日本美学的影响
僧人会被抢饭碗?日本超度机器人无人下单
这些画风不一样的日本和尚,世俗却不堕落
燃!芝加哥上演日本文化节
千年古刹藏一物:日本僧人跨海运木材供奉
在日本,僧人也可以结婚生子?
日本寺院“接地气” 满足个人精神需求
中国书法与日本书道
吸引年轻人!日本福井照恩寺举办电子音乐法事
日本和尚找对象难
天皇在日本多受崇拜?火灾时就算死也要抢救此物
汉传佛教密宗失传千年后 今年从日本重回祖庭
看病靠和尚:在日本“出家”曾是一种治疗手段
挑战三观?自由疯狂的日本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