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其他 >> 正文

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联动机制的主要经验

作者:刘凌旗  来源:全球治理观察   更新:2016-7-6 9:51:47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三、民众参与


生活垃圾处理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广大居民也是重要的参与方。然而,居民自身的利益、企业的盈利目标及政府的行政权力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误会、矛盾和冲突。其一,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选址难以在民众中达成共识。1971年,东京发生垃圾战争事件,江东地区的民众反对东京政府将垃圾集中到江东区海湾焚烧的做法,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难以落地,因为当时未经分类的垃圾焚烧后导致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与卫生问题。江东市民与区长发起抗议活动,最终形成“排放者负责制”,即垃圾的来源地负责处理该地区的生活垃圾,拒绝将垃圾转移到其他地区。其二,政策法规的不断调整和细化过程容易让民众产生混淆或误解。日本的垃圾分类制度几经变化,1930年,东京曾将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和非厨余垃圾,1973年,垃圾分类变为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1974年,广岛提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型垃圾、大型垃圾及有害垃圾五种分类。此后,1993年开始回收瓶罐,1994年回收大型垃圾,1997年回收塑料饮料瓶,2002年起设立荧光灯管定点回收,导致民众对垃圾分类概念的理解变得模糊不清。其三,多种改进政策的推进和落实难以得到百分之百的民众配合。尽管政府可以指定详尽的规则、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但无法细致地监管每一项政策的执行程度,而且,这些政策性的违规处罚措施往往太过强硬,很难得到民众的拥护和理解。因此,在政府、企业、民众之间,需要一个民间组织来平衡三方利益、传播和解读政策变化、帮助居民建立环保理念改变生活习惯、落实各项政策,而这个民间组织就是日本的居民自治会。


四、居民自治会


日本的居民自治会,又称町内会,是以家庭为单位按居住地组成的街坊组织,与国内的居委会类似。在西方国家,只有主动加入才会成为某一组织的成员,但在日本,只要居住在某地,就会自动成为当地自治会的成员。每个自治会规模在180—400户家庭,在人口稠密的东京,自治会管辖面积不过几百平方米。自治会负责人由选举产生,任期两年。负责人大多是当地新闻人,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由于并不是正式的政府机构,自治会组织本身不能享有中央政府的补贴,其主要收入来源于居民缴纳的会员费,部分收入来自林地、山地、湖泊等不动产,少量来源于政府资助(比例低于十分之一)。


1991年,日本国会在《地方自治法》附则中,正式确定了自治会的民事主体地位,表明了政府向民间让渡管理空间、下放权力的意向。此后,这一社区居民组织被纳入现代社会制度,日本的社区逐步从无序状态走向良性治理。在8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自治会渐渐形成了沟通民众意愿、辅助政府政策推行、服务民众生活这三项社会功能。在生活垃圾处理上,其主要作用体现在:首先,自下而上代表居民利益,同政府和企业展开对话;其次,解释相关政策变动,监督和辅助政府政策的落实与细化;第三,在小区中进行环保意识的宣传,普及环保教育;第四,在资源回收和处理企业与居民中建立沟通合作的联系。


原标题: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联动机制的主要经验


上一页  [1] [2]  尾页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文化:

  • 下一篇文化: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百人寒冬泡冰水 祈新年身体

    日本的“混血”文化与“拿来主

    日本女来中国后被彻底征服 嫁给

    日本女孩冬天穿冬裙露大腿内幕

    各地的女生对爱人们的叫法,日

    16个在日本才能享受到的超人性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