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遵循国际标准,丰田则无法在国际竞争中获胜。”时任丰田董事长奥田硕甚至还说过,“掠夺职工饭碗的经营者应剖腹自杀。”
然而2000年后,西方化的经济制度和管理模式不仅来了,而且在日本很盛行,特别是小泉纯一郎执政时期,日本集体转向美国管理模式。强市场,弱政府,以往银行和企业相互持股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日本企业更多地使用商业票据、公司债和资本市场等来融资,同时企业的人事制度也进一步市场化。本次危机中,大量日本企业裁减的临时雇佣工即派遣业者,就是这一时期的制度“遗祸”。
派遣制度源自日本国会1986年通过的《劳动派遣法》,即企业可透过民营的派遣业者介绍短期契约工人,以时薪或月薪计酬。这一制度兴盛于小泉时期,2004年,日本制造企业在1年期限内可雇佣临时工人,2007年该期限被延长至3年。
野村证券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日本国内临时雇佣工多达2187.5万人,约占日本全部劳动力的1/3左右。如此大量临时工群体的长期低工资,固然减少了企业成本,但很多日本学者和政界人士指责派遣制度不仅破坏了传统的雇佣关系,影响了日本国内需求,还造成社会不稳。
2009年1月20日,日本政府发表的《月度经济报告》中宣布,目前日本经济“正在迅速恶化”。这是自1975年日本政府开始评价经济状况以来首次出现“迅速恶化”的提法。这就是说,自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的1974年第一季度创下13.1%的负增长后,日本经济很有可能再次出现两位数的负增长。
随着源自华尔街的危机进一步蔓延,力量的天平也发生了变化。日本第一大在野党民主党正在积极研究禁止制造业企业临时雇佣制度的方案,而社会民主党、国民新党、共产党等反对党也已表明了禁止临时雇佣制度的立场。越来越多的日本政治力量和民众认为,日本不应只执著于西方的所谓“全球标准”,而应回归到重视就业稳定和员工价值的“日本标准”。
重新认识本土市场
如果进一步解读本次经济危机,人们会发现日本的住房市场、金融市场和信贷市场基本正常,严重受损的是制造业。野村证券向《商务周刊》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日本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的工业生产季度环比将遭遇两位数的下降。
本次日本制造业遭受重创的罪魁,是对外依赖度较高的日本经济结构。由于全球性经济恶化,主要面向欧美市场的汽车和电子零部件等主要产品出口全面滑坡。2008年12月日本的贸易收支数据显示,面向美国的出口大幅减少36.9%,面向欧盟的出口锐减41.8%,均创下历史最大降幅。 2008年日本全年贸易盈余额也创下1982年以来的最低纪录。
去年第四季度,日元强势走强,日元对美元和欧元分别升值17%和18%,市场萎缩和货币升值的双重困难使得日本的出口减少 13.9%。在2008年第四季度的负3.3%季度GDP增长率中,外需贡献率达负3%,说明出口萎靡不振是造成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1月22日,日本财务省公布的贸易统计速报(以通关为准)显示,2008年全年日本贸易盈余比上年锐减80%,缩减至2.158万亿日元。
从货币上来讲,日本当局并没有放任日元走强,但又显得无计可施,因为日元本身利率已经很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