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代,日本人对董其昌文人画的理论非常认可,《画禅室随笔》是艺术家必读的,但现在日本的文人画作为一个支柱,中断了。”这是原日本二玄社总编、日本知名书画评论家西岛慎一对于日本文人画或者说水墨画的叹息。
由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溯源寻道——海上中青年画家五人展”7月25日在日本东京展出,来自中日两国的学者、艺术家就相关话题进行了研讨,一些在日本教授水墨画的艺术家介绍了日本水墨画教育的现状,引发了对于中日水墨画交流与日本水墨画传承的一些反思。
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溯源寻道——海上中青年画家五人展”展览现场
海派书画与日本的交流近百年来一直未断,无论是百年前赵之谦、吴昌硕等在日本受到的追捧,还是近几年一系列中日书画交流,无不可以见出中日书画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由东京中国文化中心等主办,东京艺术院、中国驻日大使馆文化处等协办的“溯源寻道——海上中青年画家五人展(王斌、顾村言、邵仄炯、李磊、张立凡)”于7月25日至29日在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对外展出。此次展览呈现的均是上海“七零后”、“八零后”一辈对于传统文脉与笔墨溯源有所得的作品,既有山水作品,也有表现现代生活的写意画作。
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溯源寻道——海上中青年画家五人展”友情参展作品(萧海春山水画)
同时友情参展的还有王伟平、萧海春、陆康、方攸敏、张伟生、朱涛及旅日书法家郭豫之、晋鸥、邹涛等的书画。在其后举办的“溯源寻道——中日水墨交流研究会”上,来自中日两国的学者、艺术家就此进行研讨发言,并对当下日本的水墨画进行了介绍与反思。与会学者认为,由于历史的原因,日本对于曾经崇尚的“南画”——即水墨画的理解渐趋薄弱,而这几年日本对此也渐渐重视,这与中日书画交流以及中国画家的参与均有密切关系。
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溯源寻道——海上中青年画家五人展”展览现场
乐震文(知名画家、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
“溯源寻道——海上中青年画家五人展”,是我第一次在日本看到中国上海的年轻人集中展出作品。这次展览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展示,还向日本展示了中国年轻画家的学术思考。我觉得,在中国,相比过去,对于中国画的认识世人慢慢变得理智。尤其这几年的发展,年轻一辈渐渐理智地对待我们传统的文化内涵,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而日本人对传统文化也是非常重视的,这是两个年轻群体殊途同归的方面。
日本书道联盟理事长丰道春海80多岁时率第一次日本书道家代表团访问筹建中的上海中国画院,前排坐者为丰子恺(左一)与丰道春海(左二)。
我很赞同今天展览的主题,就是“溯源寻道”,因为这个“道”只有中国和日本有。以国画而言,涉及到的不仅是绘画技法,还有对笔墨纸砚的理解。我在日本也待过很长时间,后来回到上海,又调到上海书画院。我离开日本是1995年,之前与日本的书画界非常熟,日本的水墨画,之前被称为“南画”,一度有很大问题,但在这几十年里能有今天的面貌,其实与中国画家有很大关系。中国人给了他们很多有关于水墨绘画的概念和理解,包括宋元、明清以及笔墨等。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