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极为细致甚至琐碎的规定造就了日本高水平的低碳管理。按照东京财团的研究评估,日本资源和能源节约对碳减排的贡献高于80%。
除了把减排主要着力点放在排放量占40%的大企业外,日本同样注重用精细化的管理解决占排放量60%的小企业和家庭排放问题,并通过规范公众行为达到最大化减排的目的,可以说是走了一条节能减碳的“群众路线”。
此外,日本注重通过强化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仅东京23区的废弃物处理企业就超过1100家,可以有效实现分散垃圾分散处置,降低处置成本,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2以分阶段、渐进式策略提升资源环境政策的社会接受度
日本低碳发展并未采取激进减排手段,其政策实施往往留给市场和企业一定的调适和学习时间,使经济低碳转型更为平稳,产业竞争力不受大的影响。
以东京都碳市场建设为例,在“环境自愿行动计划”、“日本京都目标实现计划”等相关计划影响下,2002年即着手启动,并实施了碳排放强制报告和自愿减排制度,让企业熟悉和练习有关规则,不新增过多成本。2005年东京都政府对原计划进行修正,进一步对企业排放进行评估和排名,并向社会公布。2008年,通过大量调查协商工作,特别是对利益相关者的协商、公共意见的咨询协商,才由议会通过相关决议,结束带有自愿性质的试点阶段进入强制运行阶段。2010年开始全面执行碳交易计划,前期阶段仅覆盖大的企业组织,到2010年后逐渐将中小排放单位纳入。目前,其第一履约期(2010至2014年)已完成,全市碳排放总量下降约6%。从地区生产总值和写字楼办公面积等数据看,该机制并未对东京都经济发展产生显著负面影响。
日本新碳税的实施也将采取阶梯式税率,分3个阶段实行,时间跨度从2012年到2016年。渐进式的政策给了日本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时间,并让受控主体有更长的时间进行战略调整和技术布局。
3以大规模的政府投入和市场融资作为支撑
日本国土面积仅为中国的1/4,人口不及中国的1/10,但其国家环境部门资金预算和人员编制约为中国的10倍,地方环境部门人员编制则为中国的2倍左右。日本的国家低碳环境类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7%~8.5%,约是中国的5倍,环境支出在部门支出中占比居第一位,应对气候变化支出在环境支出中占比居第一位。
除投入规模巨大外,政府的财政补贴措施也非常精细化,如在垃圾发电项目中,塑料等化石燃料制品和一般垃圾的上网电价仅为每度电9日元,但生物质发电的上网电价则高达每度电15日元。
除财政投入外,日本善于利用社会资本,创新融资模式。如大阪的光之森太阳能发电项目,首先由市政府免费提供垃圾填埋场作为建设用地,公开征集设计方案,确立方案后再向企业招标进行建设,10MW的光伏项目参股企业多达11家,有效调动了各方积极性,降低了融资成本。
4低碳发展政策根植于民众强烈的环保意识
日本高效率的低碳发展与其社会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以废弃物处理为例,地方政府管理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实行垃圾收费处理,很多地区是由政府财政补贴,但企业和家庭仍严格遵守垃圾精细分类丢弃的操作方法,浪费资源和乱扔垃圾不仅被认为是违法行为,也会受到邻里的鄙夷和排斥。
日本在规则设计上使得丢垃圾这件事情非常麻烦,促使消费者倾向于尽可能少地产生垃圾。同时,对家电等产品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厂家既负责生产、销售,还要负责回收,所以在最初的产品设计上就要便于回收,要可资源化并实现低成本。
日本的环保宣传十分普及,随处可见低碳宣传招贴和指导手册,非常详细且实用。如朝日啤酒罐上就印有低碳标签,消费者每消费一罐啤酒,酒厂就要拿出1日元用于低碳社会教育;小学生都把随手关灯、规范丢弃垃圾当成美德,反过来监督家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