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式经营不是松下幸之助深思熟虑的产物,也不是学究式逻辑推理的结果,而是经营实践中的“不得已”。在幸之助的经营思想中,玻璃式经营是诞生最早的。当松下还是几个人的小作坊时,生产与销售混同一起,发明、研制与制造无法区分,甚至生产与生活也融合为一体。这种情况下,白手起家的幸之助,没有那种老板与雇工之间的界限,所有人可以说都是合伙人。所以,幸之助要随时把经营情况通报给其他人。由此,形成了幸之助的“玻璃式”习惯。 他的开诚布公,力求信息对称,是他早期创业时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随着业务的扩大,人员的增加,尽管老板和雇工之间的界限开始明朗化,原来亲密无间的熟人关系也开始等级化,但公开透明的“玻璃状态”却没有退隐,一直被保持下来。 这种“玻璃状态”能够持续发展,并形成一种经营思想,同幸之助自身的经营体验密不可分。最初是天天算账,当经营略有扩大、开始规范化时,幸之助把它变成每个月都结算盈亏,向所有员工公布。在松下,这是习惯和常态,而同当时的其他企业相比,则是一种特立独行。幸之助很快发现,这种做法具有明显的经营优势,因为其他企业都不这样做,有的老板本人也糊里糊涂,一旦家大业大就不清楚整体的经营状况,不具备公开透明的基础。 幸之助不一样,他对经营状况滚瓜烂熟,公开盈亏,同时总结各人的贡献情况轻而易举。这一举措,正面效应十分明显。相对于其他企业的员工,松下的员工都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同时也能感受到老板的诚恳和信任,由此而催生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员工的士气。 随着企业的扩展,幸之助把玻璃式经营规范化。如定期对员工公开企业的财务状况,定期向员工说明企业的规划目标,经营当局和工会组织保持有效地沟通和协商等等。对此,幸之助把它上升到经营理念,说:“企业的经营者应该采取民主作风,不可以让部下存在依赖上司的心理而盲目服从。个人都应以自主的精神,在负责的前提下独立地工作。所以,企业家更有义务让公司职员了解经营上的所有实况。总之,我相信一个现代的经营者必须做到宁可让每个人都知道,不可让任何人心存依赖的认识,才能在同事之间激起一股蓬勃的朝气,推动整个业务的发展。” |
松下幸之助的“玻璃式经营”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日本百年老店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日本便利店创新经营形式
【日本经营管理签证】日本社会福利全面解析
后藤俊夫:长寿企业大国日本的秘密
日本法律允许“风俗店”经营,过来人:可千万别去,里面全是坑
日本制造怎么了?
跌下神坛,丑闻殃及全球,日本制造怎么了?
日本企业为什么长寿?
为什么“富不过三代”在日本企业身上不适用?
中日文化差异视角下日本在华企业管理制度变革
为什么日本的著名大企业接连陷入危机?日本一个教授给出了答案
日本如何处置僵尸企业?
日本铁路民营化出现的不平衡
《日本制造》揭示盛田昭夫的日式经营学
日本企业的基本精神—社训
日本1800多年历史,有一家存活了1400多年的企业
为什么日本德国没有一流互联网企业?
日本工业化农场经营成效显著
日媒:日本企业家普遍低薪 拘泥于技术而不重经营
以7-11为例 日本便利店业态的发展创新模式
万能的日本便利店
日本国资国企改革经验与问题
日本商界之圣稻盛和夫:为了日本国民 我全力以赴
日企行业介绍之五:服务业
日企行业介绍之四:流通零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