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日本颁行了亚洲第一部被害人补偿方面的法律———《犯罪被害人等补偿金给付法》,被害人补偿制度得以确立。其主要内容包括: ———补偿对象。补偿对象需满足以下条件:具有日本国籍或在日本国内有住所;遭受故意犯罪的被害人本人或被害人的遗族。其中的犯罪行为必须是在日本国内及在日本国外的日本船舶、飞行器内所实施的,属于伤害人的生命、身体的犯罪行为。 ———减额给付和不予给付的情形。《犯罪被害人等补偿金给付法》规定,以下情形不得给付或减额给付补偿金: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有亲属关系(包括有事实上之婚姻关系);被害人诱发犯罪,或被害人对遭受被害也负有责任;从社会的一般观念来看,不宜给付的情形,减额或不给付。根据不同的情况,减额的幅度可以是三分之二减额或三分之一减额,对于情节严重者,可以实施不给付。 ———申请和裁定机关。领取给付金的人向其住所所在地的公安委员会提出申请,由该公安委员会做出裁定。申请的期限是自知悉犯罪被害发生之日起两年以内,或是自犯罪被害发生之日起七年以内。 ———给付金的支付。被害人补偿所需要的经费,由政府逐年编制预算支出。给付金为一次性补偿,给付金额由政令的形式加以规定。每个被害人的给付限额是,遗族给付金为1079万日元,伤害给付金为1273万日元。 随着物价的变动,给付金的数额也进行了多次调整,被害人的损失补救和遗族的日常生活更为有保障。 |
日本:补偿经费政府支出给付金随物价变动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从日本法学期刊生态探索日本法学研究特色
日本垃圾分类处理经验:资源化利用是趋势
日本法律允许“风俗店”经营,过来人:可千万别去,里面全是坑
国内为什么还有人侥幸酒驾?对比日本的酒驾法律就懂了
看了日本的法规,就知道为什么日本没有人酒驾了!
日本正式实施法律 人名用汉字新增“浑”字
走向“平庸”时代的日本司法
日本风俗业解惑
新法律作用有限 日本多数携导盲犬出行者仍受歧视
谈谈日本的劳动法律
决心比方法重要:40年前日本是如何战霾的?
日本男女不平等 法律规定妻子必须跟夫姓
日本创新遭遇“产业化魔咒”
从100公里外欣赏富士山 日本川崎创大气治理奇迹
10条变态的日本法律?没有这回事
在日本插队要罚100万日元?
日本人素质高?是被逼的!
黄俊溢:合理填海 完善法律体系 日本的海洋治污启示
新华侨报:日本消除歧视不能靠“无齿”的法律
日本反腐三马车:法律 制度 媒体
日本反腐三马车:法律 制度 媒体
综述:日本法律和技术手段并重保护知识产权
日本遗产保护制度的法律体系:涉及风致保护等
日本遗产保护制度的“础石”法律体系
日本法律职业养成制度改革:进展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