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东京国际展示场,一家日本公司的机器人演示搬运车辆。
日本一家生产电子秤、万步计的企业,2010年前后开发出了尿糖仪,可以通过测量尿中的糖分,来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这种无痛无创的计测方式,可以
如今,像尿糖仪这样的创新在日本层出不穷,但最终成为火爆商品的却并不多。“在市场营销上,我们正面临着巨大困难。”这家企业驻中国总经理松井英明说。
日本是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国家之一,然而其大量技术却很难转化成新的产业。
信息科技创新滞后
汤森路透2016年对世界创新企业的调查报告指出,不论创新企业的数量,还是在世界的排名,日本企业的成绩都相当辉煌。
在全球范围内,信息科技、电信和汽车是创新最快最多的三个行业,在汤森路透的报告中,信息科技创新占了全部创新的30%,电信占13%,汽车占12%。
在报告中,人们可以看到佳能、理光、丰田、本田、电装等一系列日本创新企业。特别是在汽车领域,日本牢牢占据着最主要的创新位置。但日本企业并未成为信息科技创新的领军者。日立、东芝、三菱电机、富士通、NEC等企业曾以信息科技闻名于世,但在近年的科技创新中,人们已经很少能够见到它们的名字了。随着交通工具本身向家电化、数码化转化,日企能否维持在汽车创新领域现有的领先地位,从其在信息科技方面的相对落后状况看,确实让人担心。
设备投资无法推动
“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企业的设备投资就再也没有振兴起来,民众的消费也几乎没有增加,而出口的不断减少,让日本更加失去了经济振兴的机会。这种现象延续到了今天。”庆应大学名誉教授井村喜代子说。
有技术,有产品,却没有投资。有官方数据显示,日本企业目前“趴”在银行里的现金已经超过300万亿日元,比日本半年的GDP还高。日本企业为何不投资呢?
其一,泡沫时代的大量投资,造成了产能过剩,泡沫崩溃后,一些日本企业提及投资就谈虎色变。
其二,随着日本社会老龄化加剧,人们对新事物、新产品的需求呈减少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投资。四分之一以上的日本人年龄已经过了65岁,今后这个比例还会提高。老龄化以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们已经不再大量消费。
其三,“从本质上看,日本的创新很多是改良型的,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性创新特点。”丸红经济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如是说。日企创新虽多,但像尿糖仪一样,最终让企业进行大规模设备投资,迅速占领日本国内外市场的产品并不多。
法律限制创新
在日本,中国、美国流行的滴滴、优步等叫车服务几乎不存在。当美国的优步服务兴起后,日本也有些企业蠢蠢欲动,想进入这一领域。但出租汽车司机和企业很快开始抵制,他们诉私家车提供出租服务不符合目前的法律,要求政府取缔。优步类似服务在日本没有流行起来。如今,日本的法律不仅未达到规整竞争的目的,反而却成为了限制竞争的一个手段。
图像压缩技术和传播技术等很多是日本企业开发的。2007年前后,日本NTT集团及雅虎,率先在世界上将视频搬到了互联网上。大致同期,美国出现了YouTube公司,其服务内容与NTT及雅虎同工异曲。如今,YouTube大约有10亿用户,而NTT及日本雅虎却早已从视频服务中退出。原因在哪里?不是日本企业没有技术,而是日本法律严格限制了企业从事相关的服务。
在美国,如果网络上出现了盗版以及盗用他人作品的情况,只要网络提供商删除相关内容就可以了,并不会追究网络提供商的法律责任。而日本法律规定,如果在网络上出现了盗版、盗用现象,上传人需要负责,提供网络服务的企业同样有连带责任。于是,NTT及雅虎特别注意监控上传的各种视频内容,稍有嫌疑,立即删除。大量删除作品的结果就是,消费者转向去看YouTube。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管制的继续,人们不会再在NTT及雅虎上传作品,当然也就没有点击和观看视频的人了。
应该说,日本在信息科技、电信方面不是没有发明,技术也不是跟不上国际水准,但其法律对创新形成的客观上的限制,使得一些日企本来可以占到先机的新兴业务,却不能在日本落地并发展壮大,最终不了了之。(摘编自《环球》2016年第19期 陈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