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涨工资、增加社会福利投入,刺激百姓消费,拉动内需乃至经济增长,还是只增加政府投资、用政府消费替代居民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
在这两条路径前,不管是中央政府的4万亿元大单,还是地方政府的18万亿投资计划,都说明目前中国更倾向于后者。对于前者,国家发改委近日虽然也提出了建议,但总模糊不定,难见具体措施。
今天的中国颇像40年前的日本
中国目前面临的情况,同上世纪60年代日本所面临的情况相似。同样是经济高速增长二三十年后,进入一个产业瓶颈阶段;同样面临产能过剩、内需不足、失业压力增大的困境;同样面临着国际资源价格暴涨和本币升值压力;同样是人均GDP达到了2000美元,向消费型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但日本在当时作出了与今日中国不同的路径选择——出台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政府明确承诺,政府公共开支每年增加25%,每年在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企业税上共减税1000亿日元。
这项政策开创了日本的黄金十年,引发了日本国内的一场消费革命。到1967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提前翻一番,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进而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而中国在经历了近30年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经济总量排行全球第四,而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发布的数据,中国劳动力的成本仍然只有发达国家的2%至3%。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发布的数据,1990年至2005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从53.4%降至41.4%,下降了12%,比1978年则下降了21.9个百分点。
学习日本的富民计划,可以令中国经济度过危机、再续辉煌吗?
“中国现在这个环境很适合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但是能不能行,不好说。”北京市劳动局工资处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说。
在中国,非常明确提出要增加收入的,是2008年10月9日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提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但是,这也仅是指12年后,让农民纯收入翻番,但是其他职业者却没有提到。
此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试图模仿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了“工资收入倍增”计划,但受到了极大争议,现在正面临失败的可能。中国中央政府也早在三四年前就提出了调节收入分配、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出台新劳动法措施,但由于政出多门,没有统一规划和具体目标,收效甚微。
以2005年前后提出的“调节收入分配”为例,2007年时国家发改委公开承认,收入调节不力,行业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都在拉大,分别达到4.8倍和3.2倍。
向日本学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日籍华人孙田夫,决定退休后还是回日本,因为他总是觉得日本的福利和社会保障比现在的中国“更有安全感”。
他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说,在日本的个税是25%左右的税率,看病时自己只需要负担20%,失业后可以领半年的工资,在福利上与中国相比,“绝对是一个高福利国家,不管收入多少,没有见到过因为没钱而不敢去看病的情况。”
孙田夫在1988年留学日本,毕业后工作了三四年时间就加入了日本国籍,除了工作原因以外,日本当时的高工资、高福利也是吸引力之一。
“其实上世纪50年代,中国不比日本差,拉开差距就在60年代。”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瑞安市副市长陈林博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说。
上世纪60年代初,日本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除了上述的政府投资增加和大幅度减税以外,还引入了“最低工资制”,扩展了社会保障计划,完善养老保险金,提高健康保险付给率,同时降低利息、扶植公债和公司债的债券市场。另外,日本政府陆续制定了,为“增加从事农业者的收入”的《农业基本法》和“推动中小企业的设备现代化和专业化生产”的《中小企业基本法》。
“日本的社会保障和工资收入提高之时,也正是居民储蓄率下降之日。”孙田夫是日本三菱UFJ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师,他说,“现在中国政府总是鼓励大家花钱,但是没有建立有力的社会保障,人们有后顾之忧。”
正是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让其国民解决了后顾之忧,从而成为了日本经济起飞的基础和转折点。
瑞安市副市长陈林说,日本上世纪60年代还不如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日本上世纪60年代至多相当我们上世纪80到90年代的水平。日本当年的收入倍增计划,和我们的经济发展规划差不多,包括双重含义,不是纯粹的工资,有经济增长计划和发展方向。
他说:“我们虽然提出农民增收目标,没有杠杆和工具,日本的增收计划则包括大的产业政策,一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但是为什么今天的中国没有能够启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为什么贫富差距问题严重?为什么老百姓仍然高储蓄低消费,让政府替自己花钱?陈林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说,如果一个经济体增长10%以上经过20至30年,如果国民收入不是过分向有权和有钱人集中的话,那么我们中国大部分老百姓,都会过上人均GDP三四千美元的日子。
目前,中国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是日本的1/37左右。
政府能否让利于民,正是提高国民收入的关键,近年中国财政增幅每年都在20%以上,2007年甚至达到32.4%,而职工工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逐年下降,从1991年15.3%下降到了2006年下降到11%,市场经济成熟国家,分配率普遍都在54%~65%之间,如日本1999年时为54%。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