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最近一段时间来还真是“声名远播”… 不久前刚刚曝光的神户制钢造假丑闻还没有平息,日渐升级的日产汽车质检丑闻又来加了一层霜。
据彭博社(Bloomberg)消息,由于质检造假丑闻进一步升级,从10月19日起,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日产汽车(NISSAN)将暂停所有6家国内工厂的生产,持续时间至少为两周。
上个月,在日本土地、基础设施及交通部门在对日产的工厂展开的调查中发现,未在日产公司内部登记为汽车终检人员的员工在其工厂执行了对汽车的终检工作。随着影响范围的扩大,近来日产方面终于承认了对于“质检造假”事件的指控。10月19日,日产汽车CEO西川广人在日本横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就质检造假事件正式向公众致歉。
在此之前,日产汽车已经计划召回在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国内工厂生产和销售的116万辆汽车,预计这一召回事件将花费2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7亿)。而在19日公布的公告中,日产汽车表示正探讨重新检验库存车辆,还将追加召回于9月20日至10月18日生产的约3.4万辆车。
而根据日本放送协会(NHK)的报道称,日产汽车公司的违规质检行为已经持续了至少20年… 不过对此,日产公司并未承认。
不仅仅是自身的质检问题,此前曝光的神户制钢造假丑闻也殃及了日产汽车… 关于“神户假钢”的造假丑闻,我们上周六已经简单地介绍过。
10月8日,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承认篡改部分产品的技术数据,以次充好交付客户,涉嫌造假的产品包括铝制品约1.93万吨、铜制品约2200吨、铜铸件约1.94万件。而随着丑闻事件的不断发酵和调查的不断深入,涉嫌篡改数据的产品已经从铝制品、铜制品、铁粉扩大到生产液晶屏所用的合金材料以及主力钢铁产品,波及企业已达500多家。
然而在10月12日神户制钢董事长兼社长川崎博也在记者会上鞠躬道歉之后,这一丑闻事件并没有平息的迹象,反而是愈演愈烈。
据报道,欧盟航空安全局18日开始着手“封杀”日本神户制钢,建议相关企业暂停使用这家公司的产品。这是神户制钢造假丑闻曝光后,主要行业管理机构首次向业界发布这类建议。
此外,美国司法部也已经着手调查神户制钢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使用情况。神户制钢表示,当地时间16日,围绕数据造假问题,美国司法部要求神户制钢美国分公司提交对美销售产品的种类、数量、型号等相关资料,以便美国司法部进行调查。神户制钢发表声明称,“会诚实地配合调查”。
日本媒体称,若被认定存在恶意欺诈情况,美国司法部门将对神户制钢展开搜查。
根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美国司法部对事关消费者权益的调查尤为严格。视调查结果,神户制钢也可能面临高额罚金。就在早前日本汽车零件制造商高田公司曝出安全气囊缺陷问题之后,美国司法部就对其进行了调查。今年1月,高田公司以同意支付10亿美元刑事罚金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协议。
根据目前的报道,在美国,通用汽车、福特汽车、波音飞机都使用了神户制钢的涉嫌造假产品。这三家公司正在对问题产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展开调查。
而在当地时间10月20日,神户制钢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出席新闻发布会,再次就神户制钢所造假事件道歉。原因是又被媒体曝出神户制钢旗下公司存在受到调查后仍继续造假的行径… 更令人发指的是,神户制钢高层的说辞已经从“主打产品的钢铁没有造假”到不得不承认“核心钢铁制品也存在数据造假”了…
这样的丑闻行径真是让人目瞪口呆,在给所谓的“日本制造”一记重重的耳光的同时,也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剧烈震动。
神户制钢丑闻的继续发酵也让该公司的员工和内定者(也就是与企业签订就业意向的学生对象)充满了担忧和悲观情绪。最近,他们在网上纷纷聚集起来,细数该公司的各种“罪行”。很多人都失望地表示,“我今年刚换工作,进了神户制钢的子公司,却发生了这种事情”、“现在,只要一提到是神户制钢的员工就被认为是做坏事的人”、“发生了这种事,公司却出奇镇定”。
多名神户制钢的前员工还出面揭露了公司如何系统地将没有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常年发货给对方。其中一名前员工称,有详述细节的备忘录在部门里相传,来指导欺诈行为如何操作。这些备忘录会注明,产品偏离合同约定多远范围内,就不至于引起客户注意。
另外,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制造商有时会同意向钢铁生产商购买不符合规范但仍可以使用的产品。一名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前员工称,这种现象在全行业内普遍存在至少四十年了…
还有一名前员工称,这种针对相同客户的欺诈性操作已经持续了多年,形成了一种“类似相互勾结”的氛围。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神户制钢和下游制造商存在“相互勾结”嫌疑,日本政府日前也受到了质疑。据日本经济杂志《钻石》旗下网站“钻石在线”的报道,神户制钢造假一事很有可能早被日本政府主管部门经济产业省获悉,但后者一直在替神钢保密。据称,有经济产业省官员退休后到神户制钢连续16年担任要职。
随着事态的持续升级,不仅仅是“日本制造”走下了神坛,不仅仅是日本汽车产业的信誉一落千丈,就连日本军工装备也都岌岌可危…
我们知道,日本的军工生产体制一直是“寓军于民”的,也就是说国家不设立专门的从事武器装备生产的兵工厂,武器装备的大部分研制任务和全部生产任务,均由防卫省以合同方式委托民企完成。
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半军半民的军工复合体大多以民用工业的面目示人。据相关资料显示,日本从事军工生产的大型企业有20余家,承包企业有2500余家,俨然一个隐藏于民间的“军工帝国”。
随着安倍内阁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打破了武器出口禁令,这些军工复合体也迎来了大展拳脚的机会。日本军工企业的电子产品、潜艇、水面舰艇、水上飞机甚至坦克,都有希望对外出口。
而这次的“神户假钢”事件对日本军工产业几乎是全面波及…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官员说,经确认:在防卫产业领域,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军工企业都使用了神户制钢产品,在陆海空自卫队主战装备中都有涉及。
在日本陆上自卫队方面:
90式主战坦克坦克炮塔、89式步兵战车车体材料部分都由神户制钢提供。而这些造假材料最有可能导致日本陆上自卫队的真实实力缩水。
日媒分析称,以往日本军工产业链往往只在相关企业内部延伸,比如三菱重工生产的90式主战坦克、89式步兵战车等自卫队装甲武器,通常只向本集团的三菱制钢、三菱伸铜等公司买原材料。但近年来日本防卫省开拓招标对象,寻找更实惠的原材料供应商,神户制钢所才得以涉猎相关领域。
神户制钢尤其擅长冶炼合金钢,业内人士称,神户制钢的炮管内膛镀铬工艺优于三菱制钢同行,同时在生产合金钢装甲方面也有独家的热处理工艺。据介绍,冶金商最常造假的套路就是减少镍、铬、钼等昂贵的战略贵金属的配方含量,并在高温精炼方面减少工序,从而降低成本。
但“造假容易识假难”,除非自卫队请专业人士实施“地毯式排查”,否则很难判别出到底哪些装备有问题… 可如果装备了存在问题的装甲,未来实战中一旦战车遭高速弹药击中,装甲即便不被击穿,也会面临大面积崩裂,失去防护力。
在日本海上自卫队方面,
神户制钢扮演的角色尤其重要,覆盖的品种和数量也十分可观。其中,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是日本潜艇的主要生产商,日本目前最先进的9艘苍龙级潜艇都由这两家军工巨头建造,石川岛播磨重工则是日向级、金刚级等多型驱逐舰的主要生产商。
据日本《世界舰船》披露,自卫队舰船用钢,特别是潜艇用钢,普遍采用神户制钢提供的高屈服强度合金钢。尤其是屈服度达550兆帕、690兆帕的低合金高强度钢,都是用神户制钢所掌握的“镍铬钼系淬火+回火热处理”特殊工艺制造的。
至于铜和铜合金材料,海上自卫队使用的神户制钢产品也十分可观。由于具有良好的耐海水腐蚀性能,自卫队舰艇的螺旋桨和动力舱内部管道也大量使用铜和铜合金,其中不少就是用神户制钢所的材料。让日本自卫队担心的是,日本舰艇设计时习惯在结构强度余度方面不做“极端考虑”,如果神户制钢“凭良心”做精工,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可一旦它偷工减料,直接结果就是舰艇性能不达标…
在日本航空自卫队方面,
日本防卫省已经间接承认神户制钢的问题铝制品、铜制品已用到飞机、导弹及电子系统上,只是不会“立即影响使用”。
据介绍,神户制钢为日本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及导弹提供机身铝材框架、导弹机件等,如果质量有瑕疵,这些高价值武器的妥善率无疑会大大下降。
目前,外界尤其关心日本航空自卫队武器的可靠性,因为最近的事故发生率也是有点偏高了…
10月5日,日本航空自卫队一架F-15战斗机携带的99式空空导弹居然在飞行中丢失了弹翼,据说这样在空中“掉零件”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多次…
10月17日,隶属日本航空自卫队滨松基地(滨松市)的UH-60J救援直升机在该基地以南约30公里的海上从雷达中消失,目前已证实飞机坠毁。
10月18日,日本航空自卫队茨城县百里基地所属的一架战机在起飞时突然起火。经检查发现可能是飞机左侧起落架破损并起火。
不过根据专家评估,相比铝制品,日本航空自卫队恐怕更担忧神户制钢提供的铜制品有问题,因为在飞机、直升机、导弹和卫星上,不仅微电子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设备要用铜,许多关键性的部件也要用到铜和铜合金。另外,航空自卫队的导弹发动机燃烧室和推力室内衬也基本用铜合金来制作,如果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轻则武器失灵,重则机毁人亡…
目前来看,对日本自卫队而言,其实这次丑闻带来的最头疼的问题是“滞后效应”,因为这些有问题的钢材等初级材料被制造为坦克车体、炮管等成品后才列装部队,不可能像模块化零件那样“坏哪拆哪”,只有等装备出了问题后才能查找症结,可是真到了那种时候,恐怕说什么都晚了…
这次的“神户假钢”事件,对日本的汽车产业、军工产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影响都是毁灭性的。“日本制造”自此走下神坛不说,日本人一向引以为傲的所谓“工匠精神”也受到了强烈质疑。
然而这样的丑闻事件大规模爆发,并非偶然。有人质疑日本制造业内部的金字塔式分工是问题频出的根源,有人担忧日本经济低迷导致的责任感缺失,还有人判断是人口危机带来的溃败…
“日本制造”,曾经无限风格,曾经是品质的保证,曾经是日本的金字招牌,但时至今日,你还迷信“日本制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