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户制钢所数据造假丑闻曝光后,引发世界的关注。在日本老一代企业家米田和夫看来,近来闹到沸沸扬扬的丑闻不仅暴露了企业管理不到位导致的一些错误和漏洞,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日本经济低迷带来的人人缺乏干劲、对企业责任感的减退。
“一个国家在进步、上升的时候,她的(国民)精神是昂扬的,很有主人公的意识,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高。”旅日华人经济评论家莫邦富日前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评论道,“但是在国家败落、后退、停滞不前的时候,很多以前没有出现的问题就会出现了。”
“日本不那么有元气,大家不再有干劲了”
在米田和夫的记忆中,“日本制造”曾有着辉煌的篇章。
米田和夫是二战后出生的一代人,参加工作时赶上日本经济繁荣的时期。在米田的回忆中,那是一个所有人都干劲十足的年代。过去曾在日本著名的纺织企业西川产业工作,退休后的他如今又从事起了与互联网相关的工作。
“我们就是经历过泡沫经济的人,我们在那个时候赚了很多钱,那时工资很高。”米田和夫日前告诉澎湃新闻说,“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大家基本没有休息,每个月加班超过100个小时……那时候就过着工作完了就睡觉,睡觉起来就工作的生活。”
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在过去二十年里,在他的印象中,日本人的工资几乎没有上涨,生活水准也在下降。随之而来的是日本企业员工的责任感、“热爱公司”的精神都大为下降。
小野寺要同样是在日本经济繁荣的时候创立了现在的公司,主要在东京从事建筑物钢架搭建的项目。今昔对比,小野寺要对日本社会心态的转变感触颇深。
“那个时候,人们都很有干劲。但是现在日本不那么有元气了,经济低迷,大家都没有干劲了。”小野寺要对澎湃新闻表达了类似的感受。
那个时候,“日本制造”几乎就是质量的保证。三菱、索尼、松下、丰田……每一个品牌都代表着日本制造技术先进、质量过硬的声誉。
不过,近年来接连发生的质量丑闻,却让这块金字招牌的光辉日显暗淡。《纽约时报》的报道认为,神户制钢丑闻将给日本的支柱产业之一——精密制造业的声誉蒙上了一层新的阴影。日本媒体也不禁感叹,神户制钢所的造假丑闻正在动摇“日本制造”的信誉。
“弄个虚假的样子蒙混过去,不出事就行”
不过,在年近七旬的米田和夫看来,神户制钢所的造假丑闻“现在只是外部责难的声音很大。”
“你看新干线。到现在一次事故都没有发生过。”米田和夫甚至对丑闻轻描淡写。
在这次神户制钢所产品数据造假事件中,部分问题产品被用在了JR东海公司新干线列车上。媒体报道称,虽然并没有造成安全隐患,但是用来连接车轮的铝合金部件却不符合日本行业标准,东海公司表示将在定期维护时更换零部件。
这多少让人联想到了神户制钢所副社长梅原尚人在谢罪记者会上说的话。梅原就违规行为的背景说明称“(上下级之间)可能存在某种默契,觉得这种程度不会出问题”。 “好像凭经验感觉 没有收到投诉,应该勉强蒙混过关了 。”他辩称。
著名旅日华人经济评论家莫邦富自上世纪80年代便旅居日本,并对诸多日本企业有着近距离的观察。他告诉澎湃新闻,如今日本的企业经营者越来越多的是一些拿公司“过日子”的职业经理人,“他们的心态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只要不出事,安安稳稳过日子就可以了。往往发生问题的时候,弄个虚假的样子蒙混过去,不出事就行。”
《纽约时报》此前援引日本企业监督机构“日本所有者协会”主管小口寿明的话表示,日本公司一般都很重视质量,但是出现作弊情况的时候很容易不受约束,这是因为企业会阻拦彻底的检查和批评,不管它们是来自员工还是独立的外部人士。
不过,“蒙混过关”的做法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几个月前,日本汽车安全气囊制造商高田公司刚刚宣布破产,这家公司在隐瞒了其生产的安全气囊存在致命风险长达15年之后,轰然倒下。据信全球有10余人因为高田气囊丧命。米田和夫也不得不承认,“真的发生事故,就很麻烦了。”
日本某企业软件工程师梁萧(化名)几年前曾在神户制钢所下属的一家分公司实习。他告诉澎湃新闻说,神户制钢的问题在于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精神论”,即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这些问题,在不少日本传统企业中都存在。
“日本大公司都是惟上是从,上面说什么就是什么,下面不太有发言权。”目前在某日本知名机电企业工作的程嘉(化名)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也表示。
对此,莫邦富介绍说,如今日本企业对正规员工录用门槛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小,“好多采用临时工、合同工这种形式,使得一些人 热爱公司 的精神并不是很强。”他说。
年轻一代已经对上名校没了渴望
莫邦富认为,神钢事件只是一个个案,但它也反映了日本企业和社会很多共性的问题。
“以前日本人都想考好学校,才能找到好工作。现在能考上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这样好学校的人很少了,有的人中途就辍学,或者去打工。”米田和夫不无担忧地说,“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没有了考入好学校的渴望。”
小野寺要对日本年轻人的教育问题也表达了担忧,他也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不再有努力学习的动力。
米田和夫和小野寺要均承认,“日本制造”品质下降的问题,唯一的解救方法,还是随着时代的浪潮前进。
(原标题:日本老一代企业家看神钢丑闻:社会元气不足,年轻人缺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