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日本,感觉这是个育儿的天堂。区政府大厅里的婴儿床、商场里的哺乳室,无不透露出对母婴的体谅。但时间久了,才发现这只是事情的表面。不少妈妈吐槽,在日本最怕带小孩子出门,因为一哭闹就会被周围人报以嫌弃的目光。 日本著名歌星宇多田光近日也在电视节目上批评日本“对于妈妈育儿不够友善”。她说在伦敦,无论是在餐厅还是公园里喂母乳,都不会遭到阻止,当地人反而觉得很正常。而在日本,用婴儿车带宝宝搭乘交通工具,不会有任何人来帮忙。2014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东京超过七成的市区町村收到过关于孩童噪音的投诉。由于投诉者遵循的是“任何人不得发出超过规定标准的噪音”这一规定,相关机构不得不更改条例,于2015年4月将学龄前儿童剔除在噪音管制对象之外。 日本社会中这种对“别人家孩子”的“不友善”,甚至还给政府解决“入托难”带来了麻烦。为了鼓励更多母亲重返职场,日本近年来出台诸多政策加快幼儿园建设,包括整合城市住宅区的空余土地。然而,“好是好,但不要建在我家后院”,在东京、神户多地,由于居民担心幼儿园附近交通拥挤和噪音扰民等问题,一些幼儿园的建造计划不得不撤销。像日本这样一个素以礼仪周到而著称的国家竟然无法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多少有些尴尬。 “不给别人添麻烦”是日本处理人际关系的核心准则。然而,过分强调个人独立却会走向另一个极端。2010年,日本放送协会播出的一个纪录片提出,日本正在步入“无缘社会”。所谓无缘,一是指“无社缘”,即没有工作上的联系;二是指“无血缘”,即家庭关系疏离;三是“无地缘”,即与家乡隔离。高龄、少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活着,但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没有人和他们联系,也不回家乡;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认领他们的尸体。他们所在的社会也会渐渐从“有缘社会”变成“无缘社会”。据统计,日本每年有3.2万人走上“孤独死”的道路。 噪音问题专家、八户工业大学教授桥本典久认为,“请忍受孩子的声音”以及“像管制工厂噪音那样管制孩子发出的噪音”这两种想法都太极端。他表示,“幼儿园噪音”不仅是声音大小问题,也和人际关系有关。除了可以采取安装隔音墙等防范措施,建立“相互包容、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也很重要”。 其实,生活中很多不快,换个角度思考就会有不同的结果。笔者前不久走访了东京品川区一家养老院。这家养老院建在一幢10层大楼的5至10层,而1至4层就是当地中学校舍。院长介绍说,这样的布局就是为了让老人更容易感受到年轻人的活力,也便于中学生参与志愿活动,依靠“心的牵绊”共同解决老龄化难题。 想想20年后拿的退休金里,就有一份来自当年那个正拖着鼻涕尖叫的“熊孩子”的纳税,你会不会松下紧皱的眉头,给他一个微笑? (田 泓) |
从幼儿噪音看日本“无缘社会”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日本人口不断减少,女多男少,老龄化严重,真实情况令人担忧
日本一寺庙,金碧辉煌,被誉为“土豪”
日本96岁尼姑,整天吃肉喝酒沉溺男色,彪悍人生不需要过多解释
日本的贫富差距为何这么小?
大阪万博纪念公园“红叶节”开幕 红叶与日式庭院交相辉映
草间弥生作品亮相“四叶草”
日本西友、丸井们是如何对待自有品牌的?
日本西友、丸井们是如何对待自有品牌的?
一本书了解日本人眼中的“私摄影”
38条冷知识,让你更加了解日本
日本唯一存活1442年公司,从隋朝到现在,只做一种偏门业务,依然强大
为什么日本的出租车上偶尔会看到“SOS”?
为什么日本工薪阶层也能住独栋“洋楼”?
96岁的日本尼姑吃肉饮酒,沉迷男色,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处女率超高的日本,真是一个低欲望的社会?
经济高增长,日本女性为何回家做主妇?
日本人是如何保持健康的?4个“小秘诀”多学习,或帮助身体长寿
为何日本性同意年龄只有13岁?
对日本人来说有什么奇怪的中国食品,让他们兴奋?
日本艺术家長坂誠展 油画人物作品选
日本的“抠门”饭店,营业三十年,卖一种食品,还是中国传去的
日本有2个地方禁止女人入内,1个因为歧视,1个则是为保护女性
从硬汉风靡到娘炮盛行,日本的“娘炮文化”,美国曾是推手?
【日本杂学】日本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筷子的?
为啥日本的交通事故最少?其实原因很简单,不过我们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