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蛮文化:日本摄取西方文明的开端
从护教到禁教
继沙勿略之后来日本传教的人中比较有名的有维列拉和弗罗斯特。1559年9月,维列拉剃去胡子和头发,穿上粗布黑衣,一副当地僧人的打扮,去京都传教。他来日本已有三年半,会说一口流利的日语。他在京都租了一间小屋,在屋顶竖起十字架。起初来听道的人很少,由于他热心说教,后来听众渐渐多起来。不少僧人也来听道,听了便谩骂,造谣说维列拉是披着人皮的魔鬼,吃人肉,屋里死人骨头堆积如山,结果使得他被房东赶走。于是,维列拉改弦更张,决定将传教方式由主要在民众中布道变为争取上层人物支持。具体做法是先使地方大名受洗,然后通过大名的权力将其领内的百姓收为信徒。这些天主教大名为了得到南蛮人的新奇东西,欢迎耶稣会士来传教。
1565年,传教士弗罗斯特来到京都,协助维列拉工作。不久爆发内乱,京都一片混乱。几年后,织田信长带兵攻入京都,恢复秩序。1569年,弗罗斯特有机会在濠桥上与织田信长谈了两个多小时,他向信长赠送了一个特殊的礼物——地球仪。信长问他们来日本的动机,弗罗斯特回答:“只有一个动机,那就是在日本说救世之道,除此之外,别无它望。因此神父们甘受辛苦,冒航海危险而来。”织田信长被说服了,授予耶稣会传教的许可,还在安土城给教会拨了地,让他们建教堂和学校。
1582年5月,织田信长为救援被围困的丰臣秀吉,率几十名随从来到京都的本能寺。6月2日,本能寺被信长手下的叛臣明智光秀包围。当信长正在寺中漱洗时,被箭射中。他拔出箭持刀与来敌交战,手上又中枪弹,最后退入房中,切腹自杀。这件事被弗罗斯特知道后立即告知海外。丰臣秀吉得知本能寺事变后,迅速与对手讲和,然后以一天行军200里的速度赶来,打败明智光秀,控制了局面,统一了全国,成为日本最有权势的人。
作为织田信长的继承人,丰臣秀吉最初对天主教也是采取保护政策,后因看到天主教危及自己的统治,才开始禁教。1586年5月,丰臣秀吉在大阪城接见耶稣会神父,在场的有弗罗斯特等人。秀吉向他们表示要渡海征服朝鲜和中国,并请教会提供两艘洋式大帆船。他还说,如果征伐成功,就可以在中国各地建立教会,让中国人都信天主教。会谈之后,丰臣秀吉还亲自作向导,引领他们参观新建的大阪城。最后他按照教士的要求,特地下令制作了许可状,准许天主教在全国传教。这让在场的传教士非常高兴。没想到就在第二年,他一改对天主教的友好态度,突然下令驱逐神父出境。原来就在他征伐九州获胜后返回,路经福冈,在博多湾航行,无意中发现了一艘教会的武装船,船上有几门大炮。船上的传教士见到秀吉,慌忙把他迎到船上,以南蛮酒菜招待。在看到这艘战船的几天后,秀吉就发布了驱逐令,但他仍允许百姓信教,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可以来日本贸易,实行传教与贸易分离的政策。
1587年丰臣秀吉发布神父驱逐令后,军营和船上的十字旗被取下,各地教会都遭到破坏。但事情的处置没有这么简单,实际上一个南蛮神父也没有离开,他们只是转入了地下。而丰臣秀吉本人仍是南蛮文化的爱好者。1593年秀吉在名古屋的军营观看葡萄牙船上的黑人跳舞。他晚年在吉野赏樱,让陪同的大名们穿着南蛮服装出席。在京都,有人把自己亲眼看到的南蛮人乘船来日本贸易的场景画在大屏风上,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南蛮屏风”。
1598年丰臣秀吉去世,这对耶稣会士来说是个好消息。他们赶忙向海外报告:“春天来了,因冬季严寒而萎缩即将枯死的原野上的花开了,对多年来苦于暴君迫害而萎缩的新生基督徒来说,他的死是可喜的春天来了。”的确如此,继丰臣秀吉之后统治日本的德川家康,采取温和的外交政策,日本向世界开放。德川家康让那些潜伏地下的传教士出来。他开放日本的目的是为了振兴贸易,而对传教则采取默认的政策。当时西班牙对日本所希望的贸易置之不理,却陆续派传教士来,这让家康十分恼火。这时天主教在日本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时期。1600年日本耶稣会的年度报告称:“去年4万人改宗,教会正在顺利发展;今年又有3万人改宗。”17世纪初,日本约有二三十万天主教徒,约占当时人口的百分之一。有些大名也信了天主教,并信仰坚定。前面提到的小西行长曾是丰臣秀吉任命的侵朝战争的大将。此人后率军与德川家康的东军作战,战败被俘。因为他信教,拒绝按武士的习俗剖腹自杀,还在临刑前取出耶稣画像向天祷告。
庆长殉教与岛原起义
17世纪前期,日本的天主教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的全过程。外来宗教与国家政权发生了严重冲突,同时西方殖民活动的侵略性给日本统治者带来了直接的威胁。一些突发事件也加剧了这一冲突。
1596年10月19日,西班牙商船“圣腓力”号在从马尼拉开往墨西哥的途中遇难,漂流到日本的土佐,船被拖进海湾。丰臣秀吉派奉行(官职)增田长盛去当地处理。增田长盛将船上的货物全部没收,还把船员关押起来。审讯时该船的航海长给增田长盛看世界地图说,西班牙非常强大,先派传教士来传教,然后派军队,有信徒作内应,可以全力征服日本。这话传到丰臣秀吉那里,他勃然大怒,下令逮捕传教士和信徒。第二年(庆长元年)元旦,被抓的人集中在京都的狱中,然后割去他们的耳朵,命他们由陆路徒步走到长崎,路上有两人主动加入,共计26人。2月5日,26名殉教者被押到长崎西坂的山岗,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是所谓“庆长大殉教”。
德川幕府对天主教的态度也经历了由宽容到禁止的过程。1614年,德川家康正式颁布禁教令,将传教士集中到长崎。拒绝改宗的教徒受到迫害。在京都,有的教徒被捆在草席或蒲包里,露出脑袋游街,甚至被倒吊处死。在长崎,几百名传教士和教徒上街游行。有人背负十字架,有人将小刀插入股和腕,或高声祷告,用鞭子抽打自己。这些行为在官方看来已是暴动的前兆。约有三分之一的传教士和上百名信徒被流放到国外,去了澳门和马尼拉。1616年德川家康去世,有两年多时间教会重新活跃起来。但第二代的将军德川秀忠继续在全国严禁信教,凡窝藏传教士者要用火刑处死,后来发展到藏有天主教用品也要处死。幕府还采用以踩踏圣母像的方式(踏绘)来测验人们是否信教。虽然大多数人被迫改宗,但信仰坚定而殉教者仍屡见不鲜。
日本幕府政权与国内天主教徒冲突最为严重的事件是岛原起义。岛原是日本天主教的根据地,这里本是天主教大名小西行长的领地,在禁教时百姓受到迫害。当地农民生活困苦,加之天灾与领主的苛政,终于在1637年10月揭竿而起。起义者推举16岁的天草时贞为“天童”(首领),号召农民武装起义。起义军以《圣体赞仰天使图》为军旗,聚集了3万多人。幕府对这次起义极为重视,调集了12万兵力镇压,甚至勾结荷兰人调动战舰炮击岛原城。据守岛原城的起义军骨干大多是武士,并使用了当地生产的火枪,战斗力很强,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予幕府军以重创。次年2月底起义军终于弹尽粮绝而失败。起义最后的一天,一万多残存的教徒高唱赞美天主的圣歌,向城外敌人发动最后的攻击。天草时贞战死,起义军无论男女老幼都遭到屠杀,景象十分凄惨。这次起义直接导致了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从而使日本彻底走上闭关锁国之路。
尽管南蛮文化源自天主教的传入所带来的异域文化,其核心当然是基督教文化,但它并不限于宗教。传教士出于传教的需要,也带来了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绘画、音乐、建筑等等。南蛮文化的范围,从思想、学艺、教育、科技到风俗习惯,内容广泛。就以绘画为例,当时西方的油画、版画等技法传入日本,产生了日本早期的洋画,其风格模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但部分背景使用了日本画技法,如《圣母子像》等。过去日本画大多取材于花鸟风月,而这时面向世界,描绘南蛮人以及南蛮船带来的物品,完全是写实的。另外,传教士为了传教,也会向民众灌输一些西方的科学知识。正如沙勿略所说:“日本人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也不知道何谓太阳轨道,他们对流星、闪电、雨雪等自然现象提出种种疑问。由于我们做出令人满意的说明,得到他们的信任。”此时欧洲的天文学传来,打破了传统的天圆地方说和佛教的须弥山天界说,为日本近代的天文学奠定了基础。西洋的测量术被称作“南蛮流”,涉及几何学知识。冶金方面的“南蛮吹”,是将铅加入含银的粗铜,利用铜和铅的比重不同,分离含银的铅,再从中炼银。欧洲的帽子称为“南蛮笠”,欧洲的铠甲称为“南蛮甲”,食物中有“南蛮糕点”(面包、饼干)和“南蛮酒”(葡萄酒)。这些都是南蛮文化影响的结果。
虽然说起来,与经过文艺复兴洗礼的新教文化相比,传入日本的南蛮文化在当时的欧洲并不是最先进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保守倾向,但对处于封建时代后期的日本来说还是很有进步意义的。由它传入的火枪等新式兵器有利于日本的统一,由它影响的海外贸易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由它传入的科学文化虽因锁国体制几度遭扼杀,但还是顽强地生存下来,为日本以后的近代化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作者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上一页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