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信息化 从简单的电话传送医学信息,发展到目前的医疗资源共享,使跨院的医疗信息交流能够及时传递,缩短了治疗时间。 日本 作为信息技术处于领先水平的国家之一,很早就已在信息通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领域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应用至国民医疗信息化建设当中,日本政府、企业、学者和医院的举措对我国智能医疗的发展有所启发。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日本医疗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但直到近十年才得到较快发展。应用主要目的:一是提高业务工作效率,二是实现信息共享,三是加强信息的开发利用。 日本早期的医院信息系统主要是以挂号、批假、收费等事物管理为中心的系统,与医院服务无直接关联。9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发展以医疗服务为中心的医疗信息系统,应用范围扩大到门诊、急诊、住院等医疗作业机采购、库存、财会等行政作业,并积极推进了各系统的整合。 目前医院信息系统经过不断完善,实现了医院主要工作的电子化,包括门诊病人的预约、就诊、缴费、实验室检查、取药以及住院病人的电子病历、医嘱处理等全过程,把IT系统与智能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了静配中心、自动包药的系统联动,也实现了自助挂号、自助缴费等一站式服务。 医疗信息化的应用效果 一是极大地方便了病人就医。日本在临床信息系统的设计上充分引入“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他们“极其重视病人服务流程,常被认为与绩效同等重要”,系统建设的初期就以整体化和流程化的思路在考虑方案。如阪大附院PACS建设,系统一开始就定位于临床科室开电子申请单,放射科检查完成后的影像和报告通过网络传回临床,医生直接通过系统屏幕进行读片,收费由医事科完成,减少病人的往返,从实际效果来看,信息技术对优化和缩短医疗服务流程,提高病人就医的便捷程度也确实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二是提升了医疗品质。由于计算机管理具有较强的“刚性”,通过各类临床知识库、管理知识库的应用,使得临床诊断、药物信息、诊疗安全等相关标准及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要求和医院资深的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得以有效落实。如医院电子病历应用中的一般提示、处方提示、注射提示、质控提示,促进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是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在医疗业务和医院管理方面,积极运用信息系统及计算机网络,推动了临床路径、信息共享、业务管理、信息利用等计算机管理,在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压缩成本、杜绝差错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阪大医院建立的电子病历应用系统,有效地集成了临床业务信息,提高了信息功能共享利用率,方便了科研工作的顺利展开,得到了医院人员的一致好评。 总之,日本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上充分重视并推进了医疗、管理和服务这三条线的数字化,初步具备了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医疗和数字化服务的基本功能,在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理念、内涵、深度方面,较之国内领先一大步,有些经验很值得学习借鉴。 启示和借鉴 1. 加强基础医疗管理是推进临床信息系统建设的前提 必须加强基础医疗管理,特别是各种诊疗规范和制度的应用。同时应加强环节和终末医疗医疗质量管理,这是综合评价医疗质量的关键,也是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部门的管理重点。 2. 政府及学者专家与企业通力合作制定标准 尽管政府没有必要直接干预医院的微观管理,但在宏观管理上要求细、求精、求实,这就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科学管理的目标。 在日本,政府及学者与企业通力合作,实行产官学三结合体制,充分发挥医学会、协会在制定及修改医疗质量、信息化应用相关标准中的作用,使得卫生行政部门逐步摆脱大量事务性工作,以此推进普及医疗IT行业发展。 标准的制定一般由用户(日本病院会、全日本病院协会、日本医师会等)提出需求,由保健医疗福祉情报系统工业会负责牵头,有关团体负责制定、提供相关标准,经过相关学会通过业务评估,然后报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内阁官房、厚生劳动省等)颁布执行。 3. 医疗信息化建设要突出重点、实用为主 日本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应用良好,深受医务人员欢迎,其一重要原因是应用系统开发设计高度人性化,应用界面符合医务人员的实际需求,临床知识库的应用恰到好处。如阪大医院专门成立了由技术人员、医务人员共同组成的研究、建立、提供知识库模板应用的专职公司,研究成果不但应用于本院,还推广应用于其他单位。 日本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建设突出重点,非常实用。一是根据不同的疾病设计符合专科电子病历或专病电子病历相应病历书写规范或格式,这样既有助于提高病历质量,也便于医疗信息的利用;而是病历的归档保存引入了第三方的综合文书管理系统,把系统中的电子病历转换为PDF格式,生成保存文档的同时加上时间戳,一方面可以作为电子病历的归档,另一方面,电子病历的保存和浏览可完全脱离现有的系统,便于现有系统的升级和更新;三是一体化的信息浏览,以事件、时间和诊疗内容作为坐标组成三维空间,可浏览患者历次的住院信息,病人诊疗信息一目了然。 4. 积极推进“无缝链接”的区域合作医疗 日本正在考虑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持,进行医疗机构的机能分化。就是按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明确医疗中心、后方支援医院、疗养院等不同医疗机构的职责,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功能分化与合作,他们认为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按照相同规则的临床路径应用更为重要,可有力保障病人在不同医疗机构内按照统一的治疗方案接受治疗与康复,既可节约大量医疗资源,又可以保证病人的治疗康复效果。 |
日本医疗信息化建设好在哪里?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为何很多人都选择移居日本?
发展和应用监管科学: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药品监管机构的经验
【日本经营管理签证】日本社会福利全面解析
去日本看病,这些事情你了解吗?
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看看日本的医疗级体检有多专业!
从就上厕所没手纸说起,日本医疗为啥牛?
为什么很多人选择去日本看病?
为什么日本、德国机床使用多年精度依然能保持良好?
独树一帜!日本一休寺副住持创办杂志做宣传
日本西餐厅Casita精细化服务感动顾客
日本人不爱运动,为何却全球最瘦?
为什么日本是全世界肥胖率最大的国家?
言谈霓虹:日本的分析机器·科学设备遗产制度
日本人为何为比我们更长寿?答案不全在于其饮食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日本医疗质量世界一流
日本用了这七条政策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能学到什么?
老龄化最严重的日本如何实现老有所医?
在医疗方面中国真的输给了日本,在日本看病就是在度假
日本看病,本国人便宜外国人贵
与日本康复医学相比 中国的短板在哪
海外医疗:长居日本的中国人对日本医疗的看法
麦克阿瑟的手下如何利用管理学拯救了日本?
日本:努力走出养老困境
假期迎探亲潮:日本公路因新年形成数十公里拥堵
看病靠和尚:在日本“出家”曾是一种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