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如何站住脚?
日本移民在巴西是居于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之后的第四大移民集团。由于日本移民在宗教、风俗等方面与当地白种人和其他欧洲移民差别较大,起初颇受歧视。
日本移民最初并不为巴西主流社会接纳。“不是移民,是弃民。”这是他们当年对自己的自嘲
经过1908年到二战前夕的两次日本移民潮,巴西社会中已经聚集起数十万人的日侨群体。由于他们是在日本政府支持下的集中移民、集中安置,其内部完全保持着从日本带来的所有社会及文化习俗,他们依照日本本土“县”的设置成立“联合会”,组织相应的宗教、体育、休闲活动,出版日文刊物,庆祝日本的传统节日,且维持着较严格的内婚制,因此在巴西社会中格外引人注目。
20世纪30年代,在巴西政治精英中流行已久的民族主义观念愈演愈烈,巴西官方通过各种手段干涉外国移民,采取“同化”措施,如强制移民使用葡萄牙语,禁止任何形式的“联合会”活动等。在白人和黑人构成巴西这个种族多样性社会两大主体的背景下,日本人成为同时受到两个主体族群排斥的边缘群体。
如何立足成了首要问题。
随着对新环境的逐渐适应,日本侨民从早期的咖啡和甘蔗种植园走出来,开始租赁白人地主的土地,种植稻谷、玉米、蔬菜、棉花。还有不少人当司机、厨师, 运输煤炭,修筑铁路,摆摊卖杂货。
可以这么说,日本移民对巴西农业的贡献,使得他们的“有色人种”标签逐渐淡化。他们在圣保罗州、巴拉那州以及亚马逊州开辟了大量的荒地,时至今日,这些地区仍然是巴西的农作物、特别是经济作物的种植中心, 他们给巴西带来了许多新的农业品种, 如黄麻、胡椒、柠檬等, 特别重要的是为巴西引进了大豆。现在,大豆已成为巴西的重要出口作物,每年为巴西赚取大量外汇。目前, 巴西大豆生产已与美国和中国齐名, 成为世界三个生产大豆最多的国家之一。
日本移民还在巴西建立农业合作组织,有的已成为巴西重要的现代化农业企业,如1927年由日本移民建立的以销售马铃薯为主的科蒂亚农业合作社,到1978年已拥有5300万克鲁赛罗的资本,成为拉丁美洲五十个最大的企业之一。它所生产的蔬菜、水果可以满足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两大城市需要量的70%。
此外,许多日裔青年为了摆脱社会地位低下的处境,努力求学,在巴西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据统计,日本移民后裔文化水平很高,25%以上的移民及其后裔具有大学水平。社会学家广石斋藤1978年对圣保罗大学所做的调查表明,在全校学生中,日本学生在科技系就读的占该系学生的17%,在生物学方面占14%,在人文科学方面占10%。
文化水平的提高还加强了他们同巴西社会各界的联系。据1974年日本驻圣保罗总领事馆调查,日裔巴西人中已有两名担任过巴西政府的部长,一名是担任过工商部长的弗阿比阿,另一名是上届政府动力与矿业部长植木茂彬,此人在巴西政界和经济界中很有影响,现在仍担任着巴西最大的国营企业巴西石油公司经理。
日裔巴西人中还有3名联邦议员、7名州议员,从上校到中尉的军官共有500余人,1000余名工程师,2600多名医生和药剂师,1200名在经济学方面有专长的人以及成百名的记者和大学教授。此外还有18名法院院长、检查官和800多名律师是由日本移民及其后裔担任的。
由于大量的日本移民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来自日本的资金与技术也源源不断输往巴西,如日本在巴西兴办的石川岛造船厂和米纳斯吉拉斯钢铁公司。
巴西的日本柔道馆
如今,在巴西的日本后裔几乎完全融入了巴西社会。他们在巴西出生,接受巴西文化教育,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他们开始更多地认为自己就是巴西人。日裔与巴西人通婚现象较为普遍,几乎所有日裔家庭都有外来血统。而巴西人也逐渐对日本人抱有好感,认为他们工作勤奋,家庭责任心强。
如果哪一天,我们在巴西的某个烤肉馆吃饭、随便逛哪一家超市,看到了日本寿司、刺身也不用惊讶,这可能极为普遍。在日裔相对集中的圣保罗自由区,到处都是具有鲜明日本文化特色的店铺,从和服到小吃应有尽有。在自由区,不仅是日裔,巴西其他民族的居民也常光顾日本商店、餐馆、武馆、旅社和柔道馆。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