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其他 >> 正文

记者观察:日本人面临地震时的镇定源自对防灾机制的自信

作者:佚名  来源:曝海报   更新:2016-4-22 11:30:47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人民网东京4月21日电(孙璐 赵松 郑瑾)谈及地震,日本人最常说的就是“在日本,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发生地震都不奇怪”。地震不会因为某个地方已经灾难深重而不再发生,也不会因为人们正沉浸在快乐或悲伤中而不去打扰。由于不能指望躲过地震,日本人就将工夫用在平时,从建立完善的防灾机制、强化防灾意识着手,随时随地做好面对地震的准备,努力将灾害降到最小。


防灾机制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熊本地震导致的滑坡冲垮了公路和桥梁(《朝日新闻》图片截图)


一个月前的3月11日,日本各地还在纪念东日本大地震五周年,一个月后的4月14日晚间,日本列岛南端的熊本县发生震度为度7的大地震,这是日本近百年来最大规模的内陆地震之一。截至21日,熊本地震已经造成48人遇难,1000多人受伤,1700栋房屋严重损坏。


立命馆大学历史都市防灾研究所环太平洋文明研究中心教授高桥学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对本次地震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分析。他表示,熊本县境内存在日奈久和布田川两大地质断层带,本次熊本地震即由这两大地质断层错位引发。熊本地震属于内陆型浅源地震,因此地面摇晃非常剧烈,造成的破坏也非常大。


尽管此次地震规模超过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但遇难人数却远少于当年的6434人。对于熊本地震目前所造成的损失,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外来研究员司宏俊在接受采访时称,从生命可贵的角度来说,灾难可谓惨重,但与日本历史上的大地震或世界其它地区的同级别地震相比,这样的受灾情况其实是相当小的,值得其他国家研究借鉴。


对此,日本构造计划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杨克俭持同样观点。他指出,尽管本次熊本地震灾区人口相对较少是一方面的原因,但完善的防灾体制、民众的防灾意识,以及过硬的建筑质量,是日本能够将地震灾害降至最小的重要原因。


杨克俭称,日本的防灾体制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体制,政府、学界、企业、民间组织都在积极发挥作用。大地震是非常恐怖的事情,谁都会害怕,日本人能够在地震时表现得相对镇定有序,并不是说日本人不怕地震,更多的是因为他们面临震灾有准备、有信心。这份镇定源自于自己居住的房屋质量有保证,相信它不至于倒塌;即便震后物资短缺,一定会有人送来救援物资,不用去抢;能够及时接受到灾情相关信息,不会因为不知情而恐慌。杨克俭称,“这个防灾体制是在日常中建立起来的,地震发生后,人们都知道该怎么做,救灾效率就会高很多,损失就会少很多”。


政府制定《建筑基准法》


日本政府从制定建筑抗震法规、建立地震观测系统、发布地震相关信息等层面着手,构建了防灾机制大框架。杨克俭称,日本不断完善建筑相关的法规和技术,每发生一次大地震,就对相关的法规技术进行一些修改完善,正是这种“亡羊补牢”的方式让日本的建筑质量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以《建筑基准法》为例,这部法律就是随着震灾的发生而不断完善的。1981年开始实施的新《建筑基准法》要求新建住宅在震度为6强的地震中不会倒塌。从新基准实施后历次大地震的受灾情况来看,日本建筑抗震水平确实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此外,日本政府还通过各种途径发布地震相关信息。比如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地震观测网和震灾信息发布网,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的时间差,通过电视、手机等终端将地震紧急通知发送给民众,为民众争取哪怕是数秒的逃生时间,而这些时间在地震中非常关键。同时,传播各种与防灾相关的知识,提高民众防灾意识。例如,2015年东京地方政府向包括外国人在内所有居住在东京的人发布了一本名为《东京防灾》的防灾手册,介绍了地震等灾害的应对方式,内容详尽且通俗易懂,在中文网络上也有广泛传播。


学界积极开展地震科学研究


日本在抗震减灾方面之所以能够取得很大的成就,与其深入开展地震科学研究是分不开的。据司宏俊介绍,日本地震研究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前列,与美欧国家相当。日本地震多发,研究者可以获得很多地震相关的数据,这对开展地震研究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日本也培养了一批地震研究人员。


司宏俊称,尽管目前无法预测地震的发生,但通过地震研究可以知道哪些地方的地震危险度是比较高的,甚至可以预测一个地区未来若干年发生大地震的概率。事实上日本政府就汇总全国各地地震研究,制作了“概率论地震动地图”,标注了日本各地的地震风险程度,民众可以在网络上自由查询。根据这些研究成果,民众可以判断自己是否居住在易发生地震的断层带上,从而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开发者在进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建筑设计施工时,也可以参考研究成果,采用相应的抗震方案。


记者发现,本次熊本地震发生后,日本筑波市的防灾科学研究所19日已发布了新增的“新强震监测”服务九州版,以熊本县为中心的九州地区用户能够实时确认地震强度,一旦接收到紧急地震速报,系统会及时发布语言通知,这种监测及时对有效缓解灾区恐慌、提前进行防灾预警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企业充分考虑防灾联动


日本企业在整个防灾机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除了为员工准备防灾物资、组织员工进行防灾训练之外,一些大企业还会积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杨克俭说,他所在单位在熊本设有分支机构,机构本身就是研究地震、建筑结构相关的单位,早已制定地震紧急预案。地震发生后,这个机构不仅能够确保自身人员、财产安全,还接受灾民前往避难。此外,一些酒店等商业设施,在地震时也会为周边民众提供避难援助。


记者了解到,一些大型商业设施在设计之初也充分考虑了与所在地区的防灾合作,房地产企业森大厦就具备典型的防灾特质。森大厦广报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公司具有一整套防灾机制,除了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强化建筑设施抗震功能之外,还开展地域防灾联动。该公司开发的六本木Hills是东京地标性建筑,也是日本最大规模的民间城市开发项目,设施内常年储存大量防灾物资,可供5000人使用。此外,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该设施每年3月11日都会举行大规模的防灾训练,邀请设施内的住户、周边居民共同参与。


日本企业在整个防灾机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除了为员工准备防灾物资、组织员工进行防灾训练之外,一些大企业还会积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杨克俭说,他所在单位在熊本设有分支机构,机构本身就是研究地震、建筑结构相关的单位,早已制定地震紧急预案。地震发生后,这个机构不仅能够确保自身人员、财产安全,还接受灾民前往避难。此外,一些酒店等商业设施,在地震时也会为周边民众提供避难援助。


记者了解到,一些大型商业设施在设计之初也充分考虑了与所在地区的防灾合作,房地产企业森大厦就具备典型的防灾特质。森大厦广报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公司具有一整套防灾机制,除了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强化建筑设施抗震功能之外,还开展地域防灾联动。该公司开发的六本木Hills是东京地标性建筑,也是日本最大规模的民间城市开发项目,设施内常年储存大量防灾物资,可供5000人使用。此外,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该设施每年3月11日都会举行大规模的防灾训练,邀请设施内的住户、周边居民共同参与。


民众防灾意识深入骨髓


民众防灾意识如何,是否掌握地震灾害知识,关系到这个防灾机制在地震灾害发生时是否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日本普通民众有很多机会参加各种防灾训练,正因为日本地震多发,这些防灾知识能够得到实战运用,所以日本民众在地震发生时能够采取正确的行动。


生活在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的白石尚道,经历了震惊世界的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地震发生时,他在公司工作,尽管当时也很害怕,但却没有太过慌张,而是及时躲在屋内相对安全的地方,等待地震过去。


白石尚道说,日本人都知道自己国家被称作“地震大国”,每隔数年就会发生一次大规模地震,日本人都有这样的意识——接下来日本什么地方肯定又会发生大地震。还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听父母和祖父母讲各种与地震有关的事,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学校每年都会举行防灾训练,包括地震、台风、火灾等相关演习。长大以后,也会参加公司、社区举行的各类防灾训练。


白石尚道认为,正是因为经历了很多地震,参加各种各样的防灾训练,所以日本人的防灾意识才得以提高。他自己平常也很注意防灾,除了常备水和防灾食品以外,他还置办了两套太阳能发电系统,一套装在家中,一套装在汽车上。东日本大地震导致断电后,太阳能发电系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每一次大地震,都会带来或大或小的损失,房屋受损甚至人员牺牲。记者通过采访感受到,虽然无法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日本正不断从“血的教训”中提取到实用经验,进而在地震等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效地争取少流血或者不流血。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文化:

  • 下一篇文化: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百人寒冬泡冰水 祈新年身体

    日本的“混血”文化与“拿来主

    日本女来中国后被彻底征服 嫁给

    日本女孩冬天穿冬裙露大腿内幕

    各地的女生对爱人们的叫法,日

    16个在日本才能享受到的超人性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