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曰: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根深蒂固地认为,男女一旦到了适当年龄,必定要结婚成家,延续香火。纵观古今历史长河,中华民族对这一真理的信奉已然是世人皆知、颠扑不破。如若反其道而行之,则极有可能被冠以不孝和异类的骂名,就此背负上沉重的十字架,直到孤独终老。
话说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交合,然而其民族婚恋观念却与中国相差甚远。
战后60年,日本人的婚恋观念不断变化,步入现代,不婚与晚婚主义已经逐渐盛行,成为社会主流趋势。当下,或是不甘失去自由,或是不愿承受家庭经济等多方面重担,无数的日本年轻人拒绝步入婚姻殿堂。他们认为,怎么过都是一生,与其被婚姻束缚,做一只闲云野鹤岂不更是乐得潇洒,自由快活?
这种不婚现象看似个人行为,实则给日本社会却带来了诸多方面的不良影响。近些年来,日本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老龄化社会特征日趋明显。这意味着未来支撑日本社会的青壮年将越来越少,于国家发展而言极为不利。有专家预言,长期以往,一场重大的社会危机恐将降临。
追溯其根本,如果仅把日本社会的晚婚及不婚现象诠释为追逐个人自由,抗拒家庭及社会责任的举动,似乎也不尽然。看似浅显的表象之下,这其中恐怕还藏有别样的因由和隐衷。
曾有专家分析认为,日本青少年的成熟期已经普遍推迟。不少青年一代由于独立能力不强,在迈出校门、步入社会之后,依旧脱离不了父母的庇护和关爱。当今日本家庭,“母性原理”占据了子女教育的主导地位。父母们多大习惯了对子女在日常生活中所遇问题大包大揽,这不仅严重妨碍了孩子们的独立、自主意识的形成,也在日后的婚恋问题上埋下了隐患。越来越多的人在成年之后,其人格塑造依旧未能定型,而在心理不够成熟之际就草率步入婚姻,显然是对自身和他人均不负责任的行为,难免会影响到日后家庭的稳定和质量。所以当下,虽然未婚同居和事实婚姻的走向趋于上升,而携手踏上红地毯的青年群体数量却在日益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日本近些年来经济的持续低迷,呈现出高数量人群就业难的问题。紧张的经济状况也无可避免地反映到了婚恋领域。很多人即便内心怀有组建家庭的愿望,最终也苦于囊中羞涩的无可奈何而不了了之。毕竟,一个家庭的经营和运转所需开销是巨大的,这也是步入婚姻之前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与其让日后的生活没有保障,莫不如选择“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就这样,更多的人出于对现实的综合考量,放弃了理想中遥不可及的家庭生活。
再者,过往日本的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她们一贯以家庭内部为中心,生活局限性大,在经济方面不能独立,这种种因素无形中给女性造成了“结婚是幸福根源”的错觉和假象。在当代社会,女性就业率普遍提升,经济步入独立,单身女性已然没有了过去对“适婚期”概念的紧迫感和恐惧。与其将命运依附给他人,越来越多的现代日本女性选择单身,希望靠双手来充实人生,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自由时光。
美国学者罗伯特布里伏尔特曾经说过:“让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持续不断地生活在一起,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是一种极其不自然的状况。”内地作家安妮宝贝也曾在文章中写道,婚姻从本质上和人性是相违背的。从某种角度上而言,个人表示认同以上观点。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人们的视野丰富辽阔。大千世界,众多男男女女面对自己的人生理性的思考,慎重的审度,最终做出了不婚的选择。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想,抛却以上种种因素,或许更重要的,还是越来越多的人触碰到了真实,明了了婚姻的意义和本质。“我会爱你直到我不再爱你的那一天。”当下,人们渐渐开始表现出对内心的诚实,因为懂得,所以选择。时光倏忽,爱情甜蜜易逝。今日我们所拥有的也许仅仅是指尖穿梭而过的风,不能断定,无法许诺。婚姻不是某种孤独的终结,没有人能够以此获得安全,改变生活。所以,享受不婚,享受生活,也享受由此而来的无数际遇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