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孺
日语中有“唐物”“唐様”“唐物趣味”“三国渡”“天竺渡”等单词,大都来自中国文化。它反映了日本人自古以中国为师,对中华文明怀有崇敬和憧憬的心理。这些来自中国文化的崇敬物,表现了当权者的身份象征和文化取向,也影响了日本民间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的形成,对日本的精神形成有着影响深远。即使现在一些立场偏右的日本人,只要谈及中国传统文化时,他们眼中仍旧流露出对中国文化的尊敬。
而在90多年前,日本曾举行“唐宋元明名画展”和 “日华古今绘画展览”,都曾展出温州“元代界画第一人”王振鹏和“一代书宗”姜立纲的画作。
1928年,为庆祝昭和天皇登基,11月24日至12月16日,日本东京府美术馆和东京帝室美术馆举办了规模空前的“唐宋元明名画展”。此展览是由近代以前流入和辛亥革命之后流入的中国绘画和中国人收藏的中国画作构成,是近代日本最大规模的中国古画展。中日两国共提供唐宋元明及部分清代绘画展品615余件,其中来自中国325余件,来自日本约290件,其中有唐代名作《历代帝王图》,还有宋徽宗、苏东坡、马远、夏珪、董源,倪元林、戴静、文征明、董其昌等人的名作。
根据1928年出版《唐宋元明名画展览会目录》记载,温州人姜立纲《仙崖松风图轴》就是其中展品之一。姜立纲(1444-1499),字廷宪,号东溪,瑞安梅头镇东溪村(今属龙湾区)人,是明朝成化、弘治时著名的宫廷书家,精善楷书,书法被当时推崇,称他的字为“国朝第一”,在日本影响很广,至今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还珍藏着姜立纲真迹残本《孟子》4卷。据大塚巧芸社出版的原田尾山编《支那名画宝鉴》记载,《仙崖松风图轴》由上海回族知名商人哈少夫提供。哈少夫,名麘,子少夫,别号观津老人。展出时,日本方面对《仙崖松风图轴》做了简单说明:“山水画取法黄公望,楷书清劲方正,姜字全国闻名。”
《仙崖松风图轴》构图为远景重重叠起的山峦,近景清澈的溪水,曲折的小路通向山顶,古松下桥边两位高士和童子仰望山顶的茅舍,墨气清丽,神清气爽,能给人以禅机。日本自古崇尚自然,追求简素,本土宗教神道教,主张自然合一,这与道家、禅宗的理念相一致。
由于“唐宋元明名画展”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3年后,中日两国决定再次举办“日华古今绘画展览”(又称“宋元明清名画展览会”),1931年4月28日至5月19日在帝室博物所及上野东京府美术馆举办,5月23日至31日在大阪府立贸易馆巡展。帝室博物所展出的绘画作品是历史上流入日本,并被政府认定为国宝的中国名画精品,而东京府美术馆所展出的绘画主要由中国国内各界社会名流所提供元明清古画,共计300件左右。
根据展览图录记载,“元代界画第一人”王振鹏有三幅作品展出,分别是《韩熙载夜宴图》《阿房宫图轴》和《龙头观音图轴》。王振鹏也是温州人,字朋梅,元代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和宫廷界画,被元仁宗赐号为“孤云处士”,并官至漕运千户。《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著名文字学者罗振玉的藏品,长136厘米,宽37.9厘米。《阿房宫图轴》长123厘米,宽91.5厘米,送展者则是民国驻日本神户总领事周珏。《阿房宫图轴》公开展出后便一度消失在公众视野中,现被河南大学艺术院收藏。另一副《龙头观音图轴》拥有者则是当时在上海经营贸易,瀛华洋行的日本人土井伊八。
《韩熙载夜宴图》原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王振鹏款《韩熙载夜宴图》为摹本残卷,在其访日展出之前的江户时代,日本狩野派画家们已经对《韩熙载夜宴图》进行过临摹。目前已知有狩野养信摹明代杜堇款画本(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狩野探幽摹明代仇英款画本中“清吹”部分的缩略本(现藏于日本大仓集古馆)2个版本。有了江户时期的武士阶级和画家群体热衷于中国顶级古画的收集和临摹,可谓对《韩熙载夜宴图》再熟悉不过了,200年后王振鹏《韩熙载夜宴图》来日展出,除了美术界对王振鹏的绘画做出了评价,还有一些日本建筑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日本最早建成的安土城天守阁在巨石垒砌的平台上建造复杂的亭台楼阁,这种建筑风格可在王振鹏《仙阁凌虚图》《阿房宫图轴》中找到源流。
虽然,王振鹏和姜立纲作品不是“唐宋元明名画展览会”和“日华古今绘画展览”展览中最重要的作品,所占参展作品数量的比例也很小,但我们可以从中探讨日本人如何以强烈的主观意识、审美诉求,挑选归纳中国藏品。展览距今已超90多年,但看到展品目录出现王振鹏姜立纲作品时,仿佛仍能感受到当时展览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