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企业文化 >> 正文

为何日本人仍喜欢交换名片

作者:佚名  来源:羊城晚报   更新:2019-3-9 15:44:52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为何日本人仍喜欢交换名片


羊城晚报 徐静波



□徐静波


一 日本人一脸不解:“你怎么会没有名片呢?”


最近几个月,接连接待了几个来自中国的访日团,其中有政府官员,也有企业家。陪同大家去日本政府机构或企业访问,日本人接待中国人的第一个程序,是站在会议室的门口跟访日团成员一一交换名片。于是尴尬的事情就在这一时刻出现了:总是会有人在接到日本人递过来的名片时,跟翻译说:“你告诉他,我没有名片。”日本人一听这一解释,脸上总会露出一丝惊讶:“你怎么会没有名片呢?”而站在一边的我,脸上总是感到火辣辣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报给日本访问单位的中国访问者名单,不是官员,就是企业管理干部,没有名片,对于日本人来说,就无法证明这些人的身份,也就意味着我们报给他们的名单,有可能存在撒谎。


尴尬过后,我问这些不带名片出国访问的人:“你们为啥不准备名片?”他们回答是:“现在都已经是微信时代了,加一个好友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干吗还准备名片呢?”


但是日本人不这么看,他们认为,现代社会虽然有诸多的联络手段,但是一个人有没有名片,是有没有职业与地位的重要象征。而交换名片,是重要的商务礼仪,不可或缺。


于是引出一个话题:都微信时代了,日本人为啥还那么在乎名片?



我们有了微信,开始忘了名片


改革开放之后,香港人最初拿着名片回内地做生意,内地多数人才发现,这世界上还有一种把自己的姓名、职务、单位与联络地址印在一张纸片上的东西。


上世纪80年代,到印刷厂去印名片,是需要单位介绍信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有人冒充领导,把名片搞成“明着骗”。所以,当时没有身份地位的人,是没有资格印名片的。到后来,出现了街头名片店,你想印什么,就可以印什么了。


自从微信出现之后,中国社会的交友方式改变了。人们不再以拥有多少张名片为荣,而是以拥有多大的朋友圈为乐。一见面,就是一句话:“我来加你一个微信。”不管你同意不同意,他已经打开了微信扫描。


我是不怎么习惯一见面就想加你微信的人,为什么不习惯?因为微信是朋友圈,圈内的人物大多是相识的朋友,有些在微博上不能发的内容,在朋友圈里可以发,因为朋友圈里大多是熟人。但是,当许多素不相识,你根本不知道他是张三李四的人,就直接加你微信的话,朋友圈就变成了微博圈,害得你有话不敢说,顿时会有一种失去了隐私空间的感觉。


所以说,微信是属于隐私的空间,而名片是一种公开的社交工具,而我们不少朋友把两者搞混了,一见面就想直接进入别人的私人空间,在商务礼仪上,这是一种鲁莽、失礼的行为。我有好几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对方一见面,就直接提出要加你的威信,你不能说自己没有微信。加了之后,你真的不清楚对方的底细。如果设置不让他看你的朋友圈,那他估计会天天唠叨你,本来他加你,就想看你的朋友圈。所以,贸然加对方微信,有时候,反而会失去对方对于你的信任与好感。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或者地位比你高、年纪比你大的人,能不能加他微信?要看氛围,看相互之间的关系到了一个什么份上再作决定。



日本人认为使用名片有四大好处


日本也有“微信”,不过它不叫“微信”,叫“LINE”。LINE在日本已经相当普及,几乎人人都有。微信和LINE的老祖宗都是同一个,当初都是一款交友软件。那么日本人一见面,是不是也直接开口说:“我加你LINE好不好?”如果你说出这句话的话,那么,估计连朋友也做不成,生意也谈不成。日本人大都会认为你太鲁莽,不懂规矩。当然,小年轻们想找对象,则另当别论。


那么,日本人见面,用什么社交工具呢?还是规规矩矩用名片。


用名片有什么好处?至少有四大好处:


第一,可以把自己所在的单位、自己的地位职务、自己担当的工作、自己的联络地址、电话、邮箱等重要信息,百分之一百地传递给对方。


第二,可以把自己不方便亲口向对方表明的内容,通过名片进行告白。譬如我是公司董事长,我就不方便见到别人,就把自己的一大串职务告诉对方,好像自己很厉害。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但是把自己的身份地位写在名片上,那就很自然。


第三,可以把自己的一些背景资料通过名片告诉对方,譬如自己在哪些团体里兼职、出版过什么书、主演过什么影视剧人。或者可以把自己公司的经营项目、各种产品、获奖情况印上,让名片也变成一份公司宣传资料,寻找商业机会。


第四,使用名片,既可以与对方保持联系,又可以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有事电话或邮件联系,不会让自己的隐私直接暴露给对方。



名片虽为中国发明,但日本至今仍沿用唐宋叫法


其实,名片应该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秦始皇统一全国文字,分封了诸侯,咸阳成了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各路诸侯每隔一定时间就要进京述职,诸侯为了拉近与朝廷当权者的关系,开始把自己的名字和各种介绍写在木竹片或木片上(当时纸张还没发明),差人递送给朝廷当权者,以便寻求拜访。这种早期的名片,在古汉语中,叫做“谒”。所以,后来我们把拜见别人,写作“谒见”,这个词就是这样引申出来的。


到了东汉时,“谒”又被叫做“名刺”,《后汉书》中多处记载了高官拿名刺求见于人的故事。在近代挖掘的汉墓中,考古专家们发现,这种名刺,是用木片做成,长22.5厘米、宽7厘米,上有名刺者名字,还有籍贯,与现在的名片大抵相似。


到了唐代,因为开始有了纸张,木片名刺改为纸张名刺。唐代长安新科进士以红色名刺纸互相交换姓名、籍贯,以便交流,其形式就如同当今社会交换名片一样。


在元朝之前,名片都称作为“名刺”。元代开始改名为“拜帖”,明清时又称“名帖”、“片子”。内容也有改进,除自报姓名、籍贯,还书写了官职。清朝才正式有了“名片”的称呼。


到了清朝后期,在鸦片战争失败后,西方各种势力不断侵入中国,中国国门被打开,和国外的通商贸易也多了起来。名片在这个时候,开始在社会上走向普及,而且清朝的名片,开始向小型化发展,特别是在官场,官小使用较大的名片以示谦恭,官大使用较小的名片以示地位。


日本的名片文化,是唐朝时期从中国传入的。最初只在上流社会上使用。从150年前的明治维新时期开始,名片开始成为普通人也可以使用的身份介绍帖子,并在社会上得以普遍使用,直到现在为止,没有中断过,因此形成了日本社会独特的“名片文化”。


在日语中,日本人把名片写作“名刺”,念做“MEISI”,是完全保留了中国唐宋时期的叫法。相反地,我们中国人现在看到“名刺”两个字,没有学过日语的人,基本上是很难搞懂这两个汉字的意义。



日本名片文化:名刺は人なり


说到日本的名片文化,有两句日语是不得不提,第一句是“名刺は人なり”,翻译成中文的话,就是“名片如人”,也就是说,用什么样的名片,设计成什么样的风格,反映这个人的个性、知识与修养。第二句话,是“名刺は潤滑油”,翻译成中文的话,就是“名片是润滑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自己与某一个人相遇,也许一生就这么一次,如果交换了名片,双方就开始了一种交流。也许这一种交流在刚开始时,不会很深入,甚至有人会马上忘记,但是,100个人中,也许就会有几个人因为交换了名片,建立了联系,而成为终生的好友,或者生意上的好伙伴。从这一个意义上来说,名片就是人生的润滑油。


所以,日本成年人大多拥有名片,即使退休之后,也要挂靠一个机构或团体,做一张名片,以显示自己并非“无业游民”。哪怕是在LINE已经十分普及的情况下,日本人也不会因为有LINE而放弃名片,因为名片是公用,LINE是私用,公私不能混同,这是日本社会的一个基本认识。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名片文化”也成了日本社会坚守的一个传统文化的阵地。


一个建议:你在使用微信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自己还是需要一张与人交往的名片。


(《为何日本人仍喜欢交换名片》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联系电话:020-87133589,87133588)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文化:

  • 下一篇文化: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中国游客去日本泡温泉,这一习

    日本游发现穷人住别墅,富人都

    日本“女儿节”体验活动在北京

    日本BRAND OFF宣布入驻寺库 并

    日本举行平成最后一个成人式 和

    中国和日本退休人们的生活有什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