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其他 >> 正文

日本人为什么爱齐白石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青年报   更新:2018-11-23 18:32:53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日出》 齐白石 20世纪20年代



《日出·印象》 莫奈 1872年



《江上千帆图》 齐白石 约1922年



《石门二十四景》 齐白石


◎罗元欣


1922年,当陈师曾带着齐白石的画作前往日本举办“第二次中日联合画展”的时候,齐白石不会想到他的作品能在日本热卖,他以为自己不过是陪着其他名人打一场酱油罢了。他更是想不到96年后的今天,他的作品会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和京都国立博物馆展出。


但是,是的但是。


但是,齐白石的画作不但在1922年的日本以高价卖出,每幅画卖到一百银元,山水画甚至卖到了二百五十银元。而于2018年10月29日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幕的“中国近代绘画的巨匠——齐白石”,更具有纪念性的意义,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四十周年之时,展览得到中国大使馆、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日本文部省、北京市文化局、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的大力支持。1922年的陈师曾不会想到,齐白石也不会想到,近百年之后,齐白石的绘画作为中日交流的媒介以这样隆重的方式展出。


似乎,齐白石和日本之间有着某种冥冥之中的缘分。


要说清这缘分,让我们先从一幅作品开始谈起。


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江上千帆图》曾出现在1922年第二次中日联合展览的图录中。名字为《横江扬舲》,虽然图录是黑白色调,但只要一对比就知道这是同一幅作品。在这幅作品中,最夺人眼目的是齐白石所画的远景处的山峦,他用多种颜色铺陈在山峰上,让人感受到江面之上夕阳西下时,山峦被阳光照耀出的五彩斑斓的变化,画面上颜色之间互相重叠交错,仿佛是阳光在闪烁跳动,令平面的静态的画作有了灵动的感觉,让人仿佛看到光线的移动,感受到时间的变化。这样的色彩使用,在中国画中只有白石一人。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多用水墨画成,追求简逸空灵之感,就算使用颜色也是淡淡的设色,或者是青绿山水以大块平涂的方式敷染,齐白石将中国画中的赭石色、青与绿的颜色变成了光的色彩。


表现光影效果的绘画,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印象派,一说到印象派就不得不提那幅著名的作品莫奈的《日出·印象》。1872年莫奈在勒阿弗尔港口的清晨画下了这幅油画作品,他用急促的笔触描绘了港口日出的景象,日出的光线在晨雾和水面中跳动变幻,光给作品带来了持久的生命力,一瞬间从此定格为永恒。


齐白石同样画过日出,五出五归远游的齐白石经常坐船穿行于宽阔的洞庭湖,或者是海面上,水上日出带来云水色彩的变化是丰富多彩的,齐白石是一个对色彩非常敏感的人,面对如此丰富多变的色彩,这位画家不可能不为所动,他也试图用手中的毛笔和中国画的颜料来表现光影的变化。就如这张《日出》,红日喷薄而出,红云拥簇着红日,云是中国的云,颜色却具有现代性。红日下一抹蓝色,蓝色中蕴含着浓淡深浅,以及日光的红,就这样一直过渡到水面上,细密的波浪,一条光的银带划过水面。画面中似乎水在波动,云在涌动,光在跳动。


如果将莫奈的《日出·印象》和齐白石的《日出》放在一起,没有人会忽略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光都闪动在两幅画面里,光被不同的画法不同的笔触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所表现,竟然都那么奇妙和迷人,令人不禁感叹,究竟是什么给予了齐白石这样的勇气让他能够突破传统?


《横江扬舲》为什么会在1922年的日本热卖?当年5月6日的《东京朝日新闻》曾这样评价“第二次中日联合画展”中齐白石的作品:“《桃花坞》富于气韵,墨色变化妙不可言……相信可以说乃本次展览的杰作之一。”但如果我们将视角拉长变广去看待这个问题,或许会找到一些答案。1922年左右日本美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西方绘画和文人画的复兴。


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全面向西方学习,其中也包括艺术。1890年在法国留学的日本画家黑田清辉的作品入选法国沙龙,他载誉回到日本,创立了白马会,并在日本最重要的美术教学机构东京美术学校新开设的西洋绘画科,担任首席主讲教授。黑田清辉的印象主义画法成为日本西洋画的主导方法。


当1922年齐白石的作品被拿到日本展出时,对印象派已经非常熟悉的日本人,在面对从中国而来的传统山水和齐白石具有印象派感觉的山水时,当然会更接受齐白石的作品。齐白石与印象派的不谋而合,可能无意间成为他被日本艺术市场接受的原因。


在西方绘画被日本民众广为接受的同时,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也曾流行过一段时间文人画。曾数次到中国旅行的日本学者大村西崖,曾在这段时间写过《文人画之复兴》,他在北京旅行时也曾与齐白石有过交往。齐白石作品中的文人画的属性,也与这一时期的“文人画的复兴”产生了共鸣。


齐白石的作品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中外通吃,具有很好的可读性。一个雕花木匠出身的湘潭民间老画师,竟然画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印象派风格。在他所处的时代,也许他听过印象派的说法,毕竟身边的好友像陈师曾等都曾经留学日本,但他寻求中国写意山水画中丰富的色彩表现,是很早就开始的。他早期远游归来,所画的《石门二十四景》中,已经在用色彩表现光,比如傍晚映天的红霞、瀑布旁山石丰富的阴影等,他以一个画家的敏感来表达所观所感,并非是学术性的自觉,是以发自内心的自觉来寻求山水画更丰富的表现,他只是想以更生动的方式来画出这多彩的世界。


他追求文人画的格调、意境、诗意,他也关注现实中的美好,因此他的山水画不虚幻不冷逸,更接近人间,更接近普通人的心灵。所以他的画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是在中国、日本,还是欧洲,每个人都能看懂,都能感受到他画中想要传达的感情。


这在齐白石所处的时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和印象派的莫奈一样,忍受了别人的不解、嘲讽、不屑。如果说不在意,怎么会有“人骂我,我也骂人”这样的充满人生酸楚和嬉笑?齐白石的智慧在于,他认定了“我”和“我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和自己的选择,一直坚定地走在某些传统文人画家看似荒诞的路上,他画中的“真”,是感染许多人的原因,是治愈许多人的良药,是普世的价值。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文化:

  • 下一篇文化: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在日本,女生日常不化妆生活是

    日本夏季的风物诗--烟花大会的

    面临人口萎缩压力 日本一村庄发

    牌照也要美美哒!日本政府发布

    日本岩手在严寒中举行“泼水节

    日本历史悠久的特殊职业!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