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刘忠建深耕便利店行业20多年。曾担任十足便利店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团队从零起步,把十足便利店发展到1800家门店,成为中国便利店十强。以下为文章正文: 这次随CCFA日本7-11访学团进行了5天的访学,感受颇深。感谢日本7-11及7-11中国各位前辈所做的大量的努力、精心的安排及如此开放的分享! 从2002年开始,我数次到日本进行走马观花式的便利店学习,在此行前我已知道中日便利店的巨大的差距。尽管我们国内的便利店这几年表面上发展的很快,甚至说门面上模仿的很“形”似。 但通过这几天深入学习日本7-11专用的日洋鲜食工厂、7-11最新店型、7-11研修室及与7-11古屋一树社长交流后,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中国便利店与日本7-11外形的“面子”相差不大,但内在的“里子”相差甚远,我们中国的便利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就日洋工厂的规模、效率、超乎寻常严格的管理及共同开发的理念,足以让我们国内的便利店企业及国内的鲜食工厂叹为观之!与古屋一树社长的交流,更让我们十分的羞愧及汗颜,他强调了以下五点,令我们反思: 第一、顺应变化,贯彻基本 7-11一直以来坚持不断围绕客户及市场进行变化,不断的开发新品、开发新的服务、新的商业模式,且积极接受的新的技术应用。但始终不忘7-11热情服务、清洁卫生、鲜度管理、单品管理四个基本原则,而且7-11从上到下40多年始终坚守并落到实处。 与日本7-11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国内有些便利店,连基本的供应链等基础都还未建好,就不断的去踩风口。O2O刚过,又是B2B,无人店刚走,又来了无人货架,我们在积极拥抱变化的同时是否更应该静下心来做好我们便利店的基础工作。 第二、任何事情,加盟店第一、营运现场优先的原则 古屋社长及7-11总部一直致力于服务好加盟主,在其内心中一直认为总部与加盟店是平等、分工、分享的,从店铺选址、商品开发、总部服务、信息系统及物流服务方面给予加盟店支持,让加盟店做好门店的销售及营运,总部做好总部应做的商品开发、数据分析、物流、广告及品牌营销工作。发自内心并习以为常的为加盟店服务,让加盟店经营更简单更轻松,与加盟店风险共担。 这几年国内很多的便利店在积极向7-11学习他加盟成功之处,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还是有部分公司(有些我个人理解不算是便利店公司)一味的追求店铺数量,喊出几年开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家便利店的口号,我不知道他是如何为加盟店真正的服务,真正的风险共担;难道只是挂个灯箱、一年供几次货,就算是自己的加盟店了吗? 第三、对商品极致的苛求及对顾客高度的负责 7-11的商品要求不好吃及不健康的商品绝对不能进入7-11,在7-11有90%以上的鲜食工厂是7-11的鲜食专用工厂,而日本其他便利店同行不到40%是自己的专用工厂。7-11用专用原材料、专用配方、专用包装、专用设备进行生产并严格全程按不同温度保鲜,以保证品质,要求每周有7-11的董事试吃,每周末有7-11高管家庭试吃,并不断收集意见,保证鲜食的绝佳品质及快速更新。 国内的内资便利店普遍想卖鲜食,但又怕做鲜食,因为生产技术要求高,工厂投入大,前期供应链要求高,销售环节损耗也很大,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缺少做好便利店鲜食的决心、匠心。我个人理解我们可以不要完全照搬日本的鲜食做法,根据中国人自己的饮食习惯开发本地化的鲜食,但我们应有做好适合中国人本土化鲜食的良心、匠心及决心。 第四、积极拥抱新技术,用心做好服务 7-11由于多年顺应变化的基因,对于近年来行业的技术革新,特别是中国零售行业出现的无人货架及无人店铺、AI技术的应用积极尝试及验证。但从其验证的结果是不理想的,7-11会在以后的营运中应用各项新技术,但不会去做无人店铺、无人货架(个人理解这是中国便利店行业的碰瓷者),因为7-11想做成最具有人性化及有温度的便利店。 这几年我们国内的移动支付及数字化经营方面已领先于日本,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欣慰的,AI技术也发展很快,但正如中国连锁协会裴亮会长所说:“零售商应把握好技术走势,使零售技术能够为我所用,而不是为技术所用;零售商不能只修路,还要有车跑”。我们在拥抱技术的同时,更应做好有温度的服务。 第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负起社会责任 7-11用企业的自身能力解决日本社会的问题,比如日本老龄化、少子化、地区农产品销售的问题,并积极参与环保、减灾、节能等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发展。这一点也非常值得我们国内的便利店学习,利用好我们网点规模及距离顾客最近的优势,积极台风、雪灾等灾难之时分担社会责任,传递正能量,做成有温度、有担当的便利店。 以上五点,反思个人近20年便利店的从业历程,也联想到我们国内便利店目前的情况,表面上看起来,店铺形象很好,发展也很快,我们似乎在这几年便利店的大好时机之时一路高歌猛进,资本及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忘乎所以,甚至迷失了方向,我们过于的注重店铺数量的发展(有的门店真只是挂个牌子,门店与总部几乎没有关系),忘记了店铺、商品、服务质量及公司竞争力的提升,我们只顾比谁跑的快,似乎早已忘记来时的路及为何要上这条路。 有时想想,真不是几个进入便利店行业没几年的人摆几个货架放到办公室,放几个铁皮箱在小区、造几个新名词就是“心”零售,这是无法用心去感知顾客,谈不上有温度的服务,更无从谈起将商品品质做到极致。 我一直认为便利店是一个低门槛进入,但做大做强有极高难度的行业,我们这个行业不仅仅需要资金及技术,更需要用心经营,匠心铸造,需要一颗“细节、专注及坚守”的心。我们与巨头相比:形相近,神相远!要做的事还有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 吾辈仍需努力! 编辑 | 张茹雅 如需转载文章请联系铅笔道微信客服号:铅笔道大芯芯(微信id:qianbidao2017)获取授权资质,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多次走访日本便利店,彻夜不眠写下5点感受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日本便利店创新经营形式
日本获210个中国古方专利:谁才是中医没落的元凶?
日本之“静”:古昔和远方的想象
日本人都不闯红灯?除了素质高外,其实还这一个原因
据说跑步在日本有很深的文化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日本社会强烈的“文化紧张”感从何而来?
日本年号“令和”竟然就是“靓和”?
在日本“山口组”碰到这个中国黑帮会怎样?山口组:我们绕道走
中国大妈不解:为何日本年轻人挣钱只想在市区买房,不想回乡下?
【近观日本】为什么全世界的人都愿意和日本人做生意?
中国人在日本是怎么用车的?
老板罢工、店员叫苦, 711便利店不再24小时营业, 日本人变懒惰了吗?
为什么日本和美国实体店比电商厉害?而中国电商却干掉实体店?
日本地铁简直是女孩子的噩梦,很多人打车都不会选择地铁
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国人和韩国人的差别?说的相当中肯!
日本公布新年号 宽松一代不舍“平成”:于我们而言,平成也是新时代
日本便利店的本土困局
日本和中国的“老人”, 生活差距颇大, 网友: 中国的老人真幸福!
流落到日本的3大国宝,件件都是传世孤品,却不知何时能回家
中国游客去日本泡温泉,这一习俗让众多男女游客都感到很羞涩
日本游发现穷人住别墅,富人都住在公寓,理由却是那么简单!
日本人的舍弃之道
为什么日本女性的名字里90%都带有个“子”字?答案万万没想到
老龄化的日本 便利店如何转型干养老
日本不管走到哪都很干净,他们生活习惯养成,这几点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