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风俗 >> 正文

日本如何将垃圾回收做到极致

作者:佚名  来源:文汇报   更新:2018-4-13 12:09:22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由于个别地区对垃圾分类的要求过细,不少人感叹,在日本连扔垃圾都是一门技术活。《垃圾和资源的分类、丢弃方法》 里写道:“厨房内的垃圾,请将垃圾中的水完全滤去。炸过东西的油,将布和纸张浸入油中,或使其凝固。纸尿布,请先将污物冲到便器内,之后揉成小团,以避免其影响卫生。硬纸板类,请将其折好,用纸绳捆成十字形等。”


而各地又会在此基础上增设自己的条款。比如横滨市垃圾类别细分为十类,垃圾手册条款有500项之多,很多条款极其繁冗:口红属可燃物,但用完的口红管属小金属物;水壶属金属物,12英寸以下属小金属物,12英寸以上属大废弃物;袜子,若为一只属可燃物,若为两只并且“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则属旧衣料;领带也属旧衣料,但前提是“洗过、晾干”。而德岛县上胜町,更把垃圾细分到44类,并计划到2020年实现“零垃圾”的目标。


宣传理念从娃娃做起,习惯培养从细节入手


垃圾分类看似繁琐,但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后,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除了法律和各种规定的强制要求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习惯。


日本极为看重环保教育和宣传环保理念,尤其是做到“从娃娃抓起”。日本幼儿园都会普及垃圾知识,让孩子们从小了解环保知识和垃圾处理的方法。记者曾见到过环保主题的小学生画展,有的作品反映饭后要先用旧报纸擦洗有油的碟子再拿去清洗,减少油污进入下水道的几率;有的则表达洗衣服尽量用洗衣皂,不用含磷的洗衣粉等等。


事实上,通过多年的努力,日本垃圾分类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种从儿时养成的习惯自然会跟随人的一生,进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环保氛围。这就是平时看不到随地乱扔垃圾的日本人的原因。他们通常把垃圾放进包里带回家再进行分类处理。有了这样的环境,如果不好好实行垃圾分类的话,周围人员对乱扔垃圾者的鄙视是一种道义上的惩罚,更是一种无声的监督,进而形成自觉的好习惯。


以处理饮料瓶为例,首先要把剩余液体喝光或倒光,用水简单冲洗,然后打开瓶盖,撕掉标签,踩扁瓶体,才算达到回收的标准。而纸质牛奶或果汁盒子,还必须沿着压折线铺平成四方形状。这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而日本企业则想出很多创意来让垃圾回收变得更有趣。比如在饮料瓶子外包裹的塑料薄膜正面,设计类似脑筋急转弯等内容,如果你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要把整个薄膜拆下来。这样一来,人们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不仅益智有趣,还顺便协助了垃圾分类的执行。


垃圾分类应具备可操作性


日本的垃圾分类虽然十分复杂,但也非常清楚,一看便知,便于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国内一些地区在垃圾分类方面大多是按“可回收”“不可回收”两类进行分类。对于电池等需要专门回收处理的垃圾没有明确的规定。更关键的是,垃圾回收车到来后,无论是什么垃圾统统一起收走,直接失去了分类回收的意义,也淡化了对分类的要求。


日本的垃圾分类经过30多年的发展,至今已拥有了成熟的市场体制、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产业链。与日本相比,我国的垃圾分类尚处于起始阶段,在制度、技术、法律方面还有很多欠缺。首先要有法可依,制定和完善有关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并做到严格落实。其次,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增加对垃圾分类产业的投入。第三,制定适合国情的垃圾分类制度,引入监管和市场竞争机制。由于我国目前的垃圾分类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因此只能循序渐进。我们可以先进行简单分类,在几大类的基础上加强宣传,使民众能够真正地认可和接受,然后再逐步细化。在垃圾分类之后,政府也必须切实做到垃圾分类处理,做到真正的回收资源,以实现垃圾分类回收的真正意义。


垃圾分类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它直接关系到自然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影响到社会公共卫生、环境管理和市容面貌,更反映出民众的个人修养和道德素质。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配套推进落实,既要从源头做好分类,更要做好垃圾回收处理和资源再利用的协调推进。


(文汇报东京4月11日专电)


上一页  [1] [2]  尾页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文化:

  • 下一篇文化: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岩手在严寒中举行“泼水节

    日本历史悠久的特殊职业!

    日本众多美女为何情愿嫁给巨肥

    日本庆“新酒节” 男女泡红酒狂

    萌翻!日本举行“企鹅圣诞大游

    抛开偏见,日本的汽车文化值得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