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波
“日本制造”又出丑闻了。
日本西日本铁路公司12月19日召开记者会,承认新干线列车车体存在严重裂缝,并称如果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断裂,可能导致新干线发生脱轨等重大事故。
这消息并不稀奇。实际上,日本名企造假,几乎已经是近几年来的热搜词了。从2015年起,不断有日本名企传出造假丑闻,如日本建筑商三井不动产的“楼歪歪”事件,东洋橡胶公司的篡改性能数据丑闻,东芝的虚报利润丑闻,三菱汽车伪造油耗数据事件。更有甚者,日本的“百年老店”神户特钢的造假产品竟长期流向日本航空制造业、新干线、汽车制造业,就连国防军工领域也不放过,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曾享誉世界的日本大企业“集体塌方”让“日本制造”也开始跌落“神坛”。这中间,“少子老龄化”导致的日本劳动力短缺不得不提。据日本总务省公布的人口估算数据报告显示,日本65岁及以上老人数量达3514万,占总人口的27.7%。而1995年,这一比例为14.54%,22年间增加了近一倍。与此同时,日本15-64岁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却从1995年的69.41%下降到了如今的60.64%。劳动力的短缺,导致日本企业成本上升、劳动效率下降。
与此同时,日本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的“宽松教育”也难辞其咎。“宽松教育”的本意是要减少教学中的死记硬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解决问题和生活能力。但事与愿违,“宽松教育”的推行,课时明显减少,学生学习能力下降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导致新一代日本人普遍缺乏上一辈的敬业与担当精神,这也成为日本社会造假泛滥的原因之一。
曾几何时,日本的产品风靡世界,但如今却是造假企业的清单越拉越长,曾经被看作信誉保证的“日本制造”,开始遭遇巨大的信用危机。目前我国正在努力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中国制造2025》计划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日本造假的损失值得中国的制造企业警醒:以造假手段维持企业虚假繁荣,最终必将付出沉重代价。②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