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资讯 >> 正文

“日本制造”衰落 “中国制造”真能顶上?

作者:张凡  来源:中国贸易报   更新:2017-10-31 19:26:49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让“日本制造”跌下神坛需要多久?答案就是一夜之间。捅了娄子的“神钢”这次真是摊上大事了。据媒体披露,其造假产品流向日本引以为傲的新干线、航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连军工领域都没能幸免,波及200多家下游产业企业。再加上“造假十年”这个关键词,给我们的感觉是后背发凉,看来受波及的企业已经病得不轻。


对此,媒体不仅掀起了对这家日本百年老店、第三大钢企造假事件的口诛笔伐风暴,还罗列了日本其他企业近年的斑斑劣迹:三井不动产的“楼歪歪”、东芝虚报利润丑闻、丰田“踏板门”、高田气囊问题、东洋橡胶篡改性能数据、三菱汽车伪造油耗数据……这些新旧丑闻让“日本制造”这块金字招牌裂了一道又一道缝。


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制造”来说,有一种在旁静看历史沧桑的既视感: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日本制造’完蛋了,‘中国制造’顶上不就完了?”有人自信满满。但中国企业还当问问自己,如果没有过硬的品牌、严密的监督机制、完整的产业链和核心技术,即使“日本制造”真的完蛋了,难道“中国制造”就有实力顶上吗?为什么现在中国的有些产品物美价廉却依旧敌不过“日本制造”?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与其围观、嘲笑、起哄,不如分析原因,避免掉到同样的坑里。


细究起来,“日本制造”出现这些问题,似乎是一种必然:就全球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来看,欧美有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发展中国家有低劳动力成本,日本则是靠“工匠精神”与某些核心技术。然而,自10年前的金融危机以来,日本国内经济长期低迷,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不断崛起,日本企业的压力可想而知。再具体到“神钢”所在的钢铁行业,发生了全球范围内的钢铁产能过剩现象。“神钢”势必受到影响,近年来产量逐年大幅下降,利润也随之缩水。遇上大环境不好也罢,偏偏日本文化还十分爱面子,在这样的压力下,企业便铤而走险,自身约束制度完全失灵,国家法律制度监督失灵,最终酿成祸事。


一些国人昨天还在日本扫空各大商场的马桶盖,今天就完全“粉转黑”,“原来你是这样的‘日本制造’!”其实,站在中国企业的角度来说,“日本制造”跌下神坛是一个契机。中企可以学习“日本制造”的强项,比如通过并购或者受权获取一些急需的核心技术。


更重要的是,“日本制造”出事给中企带来了三点启示:首先便是破除了对“某国制造”的盲目崇拜。目前,中国的一些行业已经形成完备的产业链,也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没必要再有“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想法。其次,“日本制造”的衰落正好赶上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提倡“工匠精神”的时代,在此,我们要明白,没有制度支撑的“工匠精神”都是空谈。对于“工匠精神”,媒体评论员西坡的看法一针见血:“制造业不是由抽象的人文概念搭建的,而是可以还原成没有任何神秘感可言的投入、产出、利润、流程等等。”在制造业中的投入、产出、利润、流程每个环节都需要扎紧制度的笼子,也要建立灵敏的及时纠偏系统。再次,打造“实事求是”的企业文化,对不合格产品零容忍。我想,海尔一定还记得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企业还需把这种因果关系的逻辑理顺:荣誉是取得成功后的成果,并不是取得成功的原因。“某国制造”也并不是一个褒义词,它可以是给予优质品的荣誉,也可以是次品的代名词。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文化:

  • 下一篇文化: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街头全是豪车?真相也许和

    要出嫁的日本真子公主的25年成

    日本居酒屋的这些“坑爹事” 去

    日本果然奇葩 这些奇奇怪怪的事

    在日本茶馆一个人喝下午茶的体

    从《蜜桃女孩》看日本流行文化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