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道:感知日本的理性之美》
(日)笹冈隆甫著
李宁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郑渝川(书评人)
日式插花与西式插花有什么分别?日本著名的花道专家笹冈隆甫给出了一个形象的说明,认为后者更像是加入了浓厚的酱汁调味料、食材丰富多样的法式料理,而日式插花更像注重洗练出食材原味的日式料理。
西式插花给人的直观印象是,众多花材会如同编织的绵密地毯一样组合,形成“相加”之美。与之相对应的是,日式插花强调作为素材的花材的个性,不仅不注重叠加,而且相反要多做减法,削去多余的枝叶。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非常好地体现了西方(欧美)国家与东方美学的差异。日式插花、日本花道凝练的传递出日本、东方文化的内敛特征。笹冈隆甫解释说,日式插花会尽可能多地留些花苞,让花材逐渐绽放,迎来盛开,再慢慢步向凋谢。这如同日本的美术风格一样,传递出日本独特的哲学思维和生命观,即艺术表达方式要完整地呈现生命的全过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引进出版了笹冈隆甫所著的《花道:感知日本的理性之美》。作为日本花道流派“未生流笹冈”第三代家元(掌门人)的笹冈隆甫,在这本书中向读者尤其是日本之外,对于花道艺术缺乏了解的广大读者,介绍了与歌舞伎、茶道艺术并列作为日本文化代名词的花道艺术。尽管插花是全球范围内普遍的生活内容,但有别于其他许多国家,日本花道艺术非常好地融合了这个国家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了解花道对于增进日本文化和社会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全书开篇部分,谈及了一个有关花道艺术正当性的问题:花朵“本可以在大自然中充分绽放自己的美丽,然而却这样简单地被人采摘下来,用于插花,这岂非人类的傲慢自大?”笹冈隆甫说,这个问题确实直面本质,任意采摘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是人类肆意妄为的表现,但花道不同于肆意采摘,并不会将花草连根拔起(断绝花的生命),只会选择主干上分出的侧枝,也不会浪费花材。更重要的是,花道家会尊重生命哲学,在花材制作中,在花材展示中,都会怀抱深切的感恩之情,以特定的方式突出展现花材之美。
书中第一章介绍了日本花道的衍生发展。日本特有的民族文化,对于大自然有着格外的敬畏,相信巍峨的群山、丛林、岩石等大自然产物都聚集了神明。花材相对于大自然的其他产物,更易采摘,因而被首选为供奉以向大自然致敬的对象。在日本历史上,无论是传统的神道教,还是后来兴盛起来的佛教,都非常注重用花供奉。这也成为花道诞生发生的重要推动。书中介绍了日本不同历史时期的花道发展情况,以及日本花道的主要流派、基本型。
第二章从日本花道中的“型”所反映的思想说起。日本人从古代开始,便对四季变迁格外敏感,异常喜爱花草树木,而且重视从花草树木中发掘出重要的精神。插花成为花道,泡茶、剑术、柔术也分别成为了茶道、剑道、柔道,目的都是以不同的展现、活动方式来探究为人之“道”。而这些与日本本土的神道教传统,以及舶自中国的道教思想有着密切关系。书作者还连带介绍古代日本在房屋建筑、屋内陈设、民俗礼仪等方面形成的传统,以及这些传统背后的哲学、美学思想。这些传统和思想对于花道的发展产生了持续影响,包括花材的数量、色彩(搭配),等等。
第三章叙述了日本花道在造型、美学风格等方面的沿革。尤其是在明治维新之后,随着西洋文化习俗传入日本,使得原产自西洋的园艺植物流入,这丰富了花道的花材选择,使得表现手法更加多元。尽管这一百多年来,日本花道有了很大变化,但坚持不变的仍然是花道背后的思想观念,比如书作者提到的“对残缺之美的推崇”、刻意为之的左右不对称、支离之美、留白之美,等等。
进入第四章,书作者围绕日本四季的应季花材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花道技法进行了讲解,包括竹、梅、柳、山茶、菖蒲、杜若、菊、莲、樱花、牡丹等,分别介绍了这些花材的加工技法及相关的深厚寓意。这本书的一大特色就是结合作者的介绍叙述,加入了大量的精美花道图片,能够让读者非常直观地对于花道的内在精神与外在技法形成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