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视频不知道你们看得怎么样? 这个世界就是新老交替的世界。虽然依依不舍,但还是得挥手告别。 筑地市场搬迁在即,2016年十月份将上映的纪录片《筑地市场,和食之心》捕捉筑地最后光影。电影代理商车库娱乐Garage Play消息指出,「本片访问了筑地的批发业者还有餐饮名厨如数寄屋桥次郎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北欧米其林双星餐厅「诺玛」(Noma)主厨雷奈瑞哲彼等等」,以及日本国内外熟稔在地脉络与饮食文化的专家。本片由重量级大咖谈筑地大事,又取得不少独家画面。 Hollywood Reporter评论,《筑地市场,和食之心》在筑地即将搬迁之前,为后人记录此地的璀璨光辉,电影画面带出诸多细节,喜欢《寿司之神》等片的观众不容错过这部巨作。 包括小野二郎本人在内,许多寿司师傅、甚至Noma主厨Rene Redzepi也在影片中现身。小野二郎谈起寿司师傅仰赖仲卸(意即中盘商)提供每日最新鲜的渔获。不少中盘商自筑地1935年开市,便在此营业。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左)及Noma主厨Rene Redzepi(右)。 仲卸们对于渔获的品质了若指掌,更将各家厨师的偏好也摸得一清二楚。Kizushi餐厅的厨师也晓得,仲卸Yui每帮他买一条海水馒都得淘汰掉其他30 – 40条不合格的鱼。聪明的餐厅老板懂得信任合作的仲卸,如果仲卸特别推荐哪样好料,即使不在订单上的渔货也会照单全收。 哈佛大学人类学家Theodore C. Bestor领着观众一览筑地市场的历史,还有日本作家讲述筑地在日本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将近两小时的影片没能完整呈现筑地影响厨师、餐饮市场的范畴:像是大批观光客迫使当地机构更改法规、筑地附近的咖啡店提供新鲜寿司当早餐等漏网之鱼。但本片的确提供深度视角观察筑地市场,也将著名的鲔鱼拍卖纳入其中,足以让电影院的观众,尤其是无法自己飞一趟的人,深感值回票价! 影评给予正面评价,接下来是导演在Japan Times专访中,透露拍摄影片的初衷与理念。 导演专访:不是与筑地道别,而是传承职人精神 The Japan Times报导,电影导演远藤尚太郎2012年首度造访筑地市场后,自此一直为「全球第一的鱼市场」着迷。「经由筑地中盘商推荐,那鱼获滋味之好让我非常惊艳,就这样勾起我对日本鱼料理文化的兴趣,也因此很常来日本。」远藤导演说。 远藤导演将自己对筑地市场的热情,转换成《筑地市场,和食之心》纪录片,拍摄时目标锁定日本以外的观众群。「我希望这部片能引起大家对筑地和日本饮食文化的兴趣」远藤说,他相信这部片也能鼓励日本观众「思考如何将我们的饮食文化用最好的方式传承给下一代」。 影片拍摄始于2014年3月,长达16个月的时间,拍摄团队深入筑地市场记录四季的更迭、捕捉筑地职人的工作日常。今年11月,筑地市场即将搬迁至丰洲,本片透过影像记录筑地八十年来的最后身影。 今年在西雅图电影节放映时,远藤导演从观众反应感受到影片的力量。「食物的画面不需言语就能被理解,可以跨越文化和语言的藩篱。因为食物与文化主轴有关,更是我们生存需求:食、衣、住的基本要素,我想在海外,和食是日本文化的最佳代言人。」 本次纪录片是筑地市场首度让摄影团队长期拍摄,镜头也捕捉到一般大众所不能及的禁区。其实比起餐厅或厨师,远藤导演对仲卸的生活特别有兴趣,生动的肢体、捡选渔获的能耐以及他们那股自傲都深深吸引着他。 仲卸的工作就是为厨师采购、推荐渔获。「他们从江户时代便扛起日本食鱼文化的重任,让筑地成为鱼料理的重镇。」远藤导演说。 筑地市场当地有恭奉感念鱼类、海鲜的神社和纪念碑,这是日本饮食文化特有的表征。许多筑地人大清早上工时,会到邻近的波除稻荷神社参拜,导演也将寒冬里口吐白烟、在神社前鞠躬的美丽画面剪入片中。 在筹备开拍的过程中,远藤导演拜读Theodore Bestor专写筑地市场的书籍《Tsukiji: The Fish Market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认识了这位哈佛大学赖世和日本研究所所长、人类学教授,随后也邀请Bestor在片中客串。 「很多时候,大家没办法客观去看自己的文化,透过外国人的视野能够帮我们做到这点。Bestor就是筑地的专家。」远藤导演说。 Bestor相信,在筑地市场搬迁之后,难免会有些许变动,但各行各业之间,不论是家族血缘或是前后辈间紧密的关系,筑地这样的文化根本是不会从日本社会消失的。 「这不是感伤地向筑地市场说再见,而是检视这群人和他们的工作。不论在此地或异地,他们的工作都会延续下去。」Bestor说。 筑地市场不仅仅是大和寿司、寿司大等名店所在,更附载职人日复一日生活工作的文化脉络。虽说本片不是感伤的道别,但筑地搬迁终究象征一个时代的结束。 -------再见,筑地-------- |
虽说筑地搬迁不是伤感的道别,但象征日本一个时代的结束!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日本人口不断减少,女多男少,老龄化严重,真实情况令人担忧
日本一寺庙,金碧辉煌,被誉为“土豪”
日本96岁尼姑,整天吃肉喝酒沉溺男色,彪悍人生不需要过多解释
日本的贫富差距为何这么小?
大阪万博纪念公园“红叶节”开幕 红叶与日式庭院交相辉映
草间弥生作品亮相“四叶草”
日本西友、丸井们是如何对待自有品牌的?
日本西友、丸井们是如何对待自有品牌的?
一本书了解日本人眼中的“私摄影”
38条冷知识,让你更加了解日本
日本唯一存活1442年公司,从隋朝到现在,只做一种偏门业务,依然强大
为什么日本的出租车上偶尔会看到“SOS”?
为什么日本工薪阶层也能住独栋“洋楼”?
96岁的日本尼姑吃肉饮酒,沉迷男色,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处女率超高的日本,真是一个低欲望的社会?
经济高增长,日本女性为何回家做主妇?
日本人是如何保持健康的?4个“小秘诀”多学习,或帮助身体长寿
为何日本性同意年龄只有13岁?
对日本人来说有什么奇怪的中国食品,让他们兴奋?
日本艺术家長坂誠展 油画人物作品选
日本的“抠门”饭店,营业三十年,卖一种食品,还是中国传去的
日本有2个地方禁止女人入内,1个因为歧视,1个则是为保护女性
从硬汉风靡到娘炮盛行,日本的“娘炮文化”,美国曾是推手?
【日本杂学】日本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筷子的?
为啥日本的交通事故最少?其实原因很简单,不过我们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