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何如此“嫌韩”?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如今韩国人聚集的东京“新大久保”地区,由于房租便宜吸引了很多亚洲留学生。到了1990年,赴日留学和工作的韩国人急剧增多,女性进入风俗店等地方做陪酒女,男性贩卖盗版DVD,让日本人对韩国人留下坏印象。2002年,日韩联合举办足球世界杯,在日韩国年轻人穿着红色T恤淹没整条街道,庆祝韩国获得第4名的亚洲纪录。日本人突然意识到,自己周围有这么多韩国人。
真正改变日本社会和在日韩国人的,是2012年8月韩国时任总统李明博不顾日本反对登上“独岛”(日本称“竹岛”)。“仇恨言论”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对在日韩国人发起一波又一波的轰炸。不仅如此,在新大久保的街道上,常常有“反韩”示威,参与者举着“韩国人滚出日本”“韩国人是蟑螂”等标语。这种仇恨言论不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网络世界,至今存在。
韩国方面对日本社会的“嫌韩”情绪也有察觉。2015年年底,韩国外交部曾委托民间调查机构对中国、日本、美国等14个国家的5600名成年男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嫌韩情绪”这一项中,受访的日本人达到59.7%,是14国中最突出的。
有韩国学者认为,日本人之所以近期逐渐将“嫌韩”情绪转化为行动,与韩日两国间一直纠缠不清的历史问题有关,它导致两国间互不信任、互相指责的人群逐渐增多。而日本经济长期停滞,也使一些日本人把“嫌韩”情绪演变成犯罪事件。
“韩国人遭遇的歧视有历史根源。”社科院日本所学者卢昊对《环球时报》说,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近代化水平始终领先于朝鲜半岛,且对朝鲜半岛进行了殖民征服,这导致日本对朝鲜半岛移民始终有居高临下的心态,一些特定的歧视性称谓也起源于此。
卢昊说,二战后大量朝鲜半岛移民留在日本谋生,规模庞大的他们难以融入日本社会,因此被社会边缘化。如今,在日本人的意识中,黑社会、风俗店、赌博、犯罪问题等依然和在日韩国/朝鲜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亚洲移民导致日本社会犯罪率上升”的说法,也和朝鲜半岛移民及其后代有关。
根深蒂固的“种族排序”
抛开在日韩国人这个特殊群体不说,整体看,日本人对外国人的歧视与他们对外缺乏足够的接触和认识有关。不少日本人说起外国人,脑海中会出现“条件反射”的刻板印象:讲话大声,着装扎眼,缺少对日本文化的尊重。
日本媒体“责人不责己”的导向同样负有责任。日本社会有一个明显倾向,就是认为各种社会问题的增多都源自外国人进入日本。媒体的偏向性报道让普通民众对外国人印象变差,更对进入他们“领地”的外国人感到恐惧。
“日本是岛国,没有移民传统,不习惯接纳不同文化,在外国人看来,日本确实有生活不便之处。”松野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但这并不是歧视外国人,可能是因为日本人的内向性导致在对待外国人方面显得生硬笨拙,让外国人感觉受到歧视。
不过,去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大井真理子在一篇文章中援引日美混血记者莫利·罗伯森的话称,日本社会存在一种从前几辈人那里流传下来的根深蒂固的“种族排序”:白人最高级,黑人在最底层。而在各种混血儿当中,韩日混血儿受到的歧视最严重,他们大多是在日本殖民时期出生,说日本人是“韩/朝-日本混血”,也是常见的羞辱词汇。
从根源看,日本人的确有着“血统”方面的优越感。日本人有理由如此——曾一度崇拜的国家美国,现在正夸耀日本科学技术之先进;一度崇拜学习中国文化,现在数不尽的中国游客被吸引而来。更有极端者认为,日本有此辉煌“逆袭”,根本原因是他们的血统更优秀。也正是这一次次的“逆袭”,给了一些日本人“民族优越感”。
“日本对亚洲国家移民的排斥根植于单一民族背景(日本并未赋予阿伊努人及冲绳本土民族以实质性的民族地位)下的自我民族优越感,以及对社会一元化与同质性的高度重视。”卢昊说,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属于近代化“后进国家”的亚洲邻国移民被认为在“文明程度”上低于日本人。
从现实看,“仇恨言论”对于包括韩国人在内的外国人来说是一种人权和心理上的伤害,对于日本的形象也是伤害。为阻止这种“相互伤害”的局面继续下去,日本政府去年出台《仇恨言论对策法》,明确规定仇恨言论的定义,并将仇恨言论多发的川崎市、京都府、大阪市等地划为重点防范治理地区。
话说回来,虽然一些外国人在日本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公平,日本社会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外国人。随着日本“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日本已经形成一种“依靠”外国劳动者支撑产业发展的现状。
如今的日本社会,外国人并不是一味地感到被“排斥”或“歧视”,他们也强烈地被“需要”。也许,当外国人越来越被日本社会需要时,前述排斥和拒绝现象就会逐渐减少。
上一页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