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先注水,后放茶”的理念
还是“把茶室缩小到一平米”的改革
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是真正的哲学家
今天是日本茶人千利休 的忌日。与其说他是茶道“鼻祖”或者“集大成者”(为什么他既是鼻祖又是集大成者),不如直接称他为禅宗思想家。今天我们铭记他正是因为他在
"chanoyu" (日本茶道) 上的贡献,他把茶道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而喝茶这件事现在也正引领时髦。
千利休
(1522-1591)
先把水烧开
再加进茶叶
然后用适当的方式喝茶
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除此之外,茶一无所有
1522年,千利休出生于富饶的海港城市堺市(靠近今天的大阪)。他的父亲从事渔业经营,希望儿子承接家业。但千利休着迷于佛教禅宗,远离家乡,拜师做学徒。
那是日本的战国时代,一个注重金钱和形象的社会,喝茶也流行使用精贵的器具。千利休却反其道,推广另外一套价值体系,他称之为侘寂 (wabi-sabi)—— “侘び(wabi)” ≈ “简陋”,“寂び(sabi)“ ≈ “对于不完美的欣赏” 。
关于侘寂有很多种理解,这是一种日本语境下的美学思想,一种世界观,很难翻译。但不能否认的是,千利休创造的“侘び茶”,唤醒了人们朴拙的审 美情趣, 后来成为日本的最重要的美学概念之一。
《寻访千利休 利休にたずねよ》电影海报
他还有一套“ 和、敬、清、寂 ” 的哲学核心。这四个字,就像我国茶圣陆羽提的“精、行、俭、德”。和敬”表示对宾客的一种尊重与礼节的方式,“清寂”表示对气氛的一种恬淡与闲寂的要求。“和敬清寂”的最高境界就是:和就是和而不同,敬就是相敬如宾,清就是正本清源,寂就是万籁俱寂。
《寻访千利休 利休にたずねよ》电影剧照
千利休认为茶道有极佳的潜力去推广侘寂,在仪式和美学 上面他做了相当多的改动。
他改进茶道的地点。 通常,富人们在显眼的公共场所修建极为精致的茶室,作为世人聚会和展示身份的场所。千利休则主张茶馆应该缩小至仅一平方米, 它应该坐落于清静的庭园,它的门应该被特意做得略微过小,让所有来者即使是最壮的人都不得不鞠躬从而感觉和他人平等。
这个构想在茶室和外部世界构建了一道屏障。通往茶室的路径要穿越树木山石,以迂回曲折来帮助打破平凡境地 的羁绊。
京都待庵茶室,千利休设计
操作得宜的话,茶道应能够带来千利休所称的“和谐” (wa)。这种和谐会在当参与者重新认识到和自然的联系时油然而生:在庭园小屋里,闻着未涂清漆的木头、苔藓和茶叶,他们将能感受到风和聆听到外面的鸟叫 —— 感受到出尘之天籁。
接着,会出现一种被称为“共情” (kei)的情感,这是同大家坐在狭窄的地方、可以不带任何世俗社会的压力和诡计地交流的收获。成功的茶道将留给参与者一种“静谧” (jaku)的感受。
千利休关于仪式的方案也延伸到了使用的器具。他主张茶道从此以后不应该依赖于昂贵或世俗的漂亮茶杯或茶壶。 他喜爱带着岁月洗炼之美的旧竹制茶勺。因为在禅宗哲学中,万物皆不永恒、不完美和不圆满。 物品被镌刻上岁月痕迹,这些不经意的痕迹透露出独特的智慧并在使用者手中得到升华。
他一生都没有用过什么名贵的器具,他用竹子自制茶具,用最简单的农家陶土杯碗。只要是他用过的,现在都是收藏家竞抢的名器。
千利休自制的竹杯
千利休赋予茶的意义,如同西方的天主教弥撒。在他的推广下,饮茶这一平常的活动充满了庄重的仪式感 。
茶道的各个方面,从耐心地将水煮沸,到细心量出茶粉,都非常切合禅宗哲学里重要的谦恭 原则,以及对自然的理解与敬畏、对万物转瞬即逝的感悟。这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参加茶道,而是在于,我们应该结合特定的器具和愉悦的仪式,让我们日常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变得更加触之可及。
生活的大道理和日常琐物之间有着潜在的相通之处,而日常的实践可以让宏大主题更生动。但就是这样一位明理的思想家,也没能出世成仙,相反他卷入社会的不可测的暗流之中。1591年,千利休切腹自尽。其间原因,至今扑朔迷离。
《寻访千利休 利休にたずねよ》电影剧照
他在切腹前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人生七十 力囲希咄
吾这宝剣 祖佛共杀
提る我得具足の一太刀 今此时ぞ天に抛
“
人世七十,力图命拙,吾这宝剑,祖佛共杀,提我得具足的一大刀,今在此时才扔给上苍 ”
点蜡...
千呼万唤始出来
谱妹开通微信啦
谱妹WeChat:kaopul
古典音乐·艺术·看展·演出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村上春树百鬼夜行
2017流行色草木绿清新名画
部分内容来自Philosophers' Mail
文 编辑 _ 梨科夫斯基 |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新媒体旗下分类媒体「靠谱」
转载需授权并注明出处,微信号:kaopumusic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