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Maiko Takahashi
压力和霸凌被认为是“蛰居族”现象的根源
政府想要这些远离社会的人加入劳动力大军
平井渚(Nagisa Hirai)小时候很个很活泼的孩子,喜欢和男生一起玩足球。但在上小学的第一天,她因为找不到教室而感到十分惊恐,童年时期的快乐从此一去不返。
“蛰居族”(hikikomori)
渐渐地,她变成了“蛰居族”(hikikomori)的一员。这个日语词汇形容的是那些整天宅在家、除了家人不接触外界社会的日本青年,这一群体的人数如今已经超过了50万。平井渚遇到任何不熟悉的情况都会焦虑发作,即使是上学忘了带东西也会让她感到焦虑。她越来越反感上学校,严厉的父母只好逼着她去。
平井渚如今已经30岁了,她说自己的情况正在好转,但也有些时候,醒来后她就是无法把身体从被窝里拖出来,到她兼职的大学里工作。
虽然“蛰居族”不是新现象,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如今计划动员这一群体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这是安倍试图解决日本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的宏大计划的一部分。安倍做出承诺,他要阻止日本人口从当前的1.27亿降至1亿以下,还动员全社会为日本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做出积极贡献。
“蛰居族”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其根源可能是校园里或工作场合的霸凌等因素,也有可能是来自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升学考试或工作面试压力。
体重减轻
以平井渚为例,她曾经害怕见生人,同时也为自己不能上学而感到自责。在非全日制的高中上学时,她苦于找不到出路而患上了厌食症,体重一度降到了30公斤左右。
“我可以通过抑制食欲来克制我的情绪,”平井渚说。虽然这样她可以出门见人,但她还是无法去上课。高中的同班同学都顺利毕业了,她却半途辍学。
平井渚从东京学派大学(Shure University)处获得了帮助,这所学校是非营利机构,专门为平井渚这样上学有困难但又想继续接受教育的人群提供零压力的学习空间。如今她已经独自生活了将近10年,虽然她说自己的情况好了很多,但她碰到一些人还是觉得紧张。
“我很怕自己再度与世隔绝,”她在谈到职业规划时表示。“我最在乎的不是自己想做什么,而是和我一起工作的人是怎么样的。我父母年事已高,而我只有初中文凭。我一直在为怎样生活下去而焦虑。”
负面看法
学派大学的朝仓景树(Kageki Asakura)表示,很多人选择蛰居是因为他们自卑,社会对这一人群的负面看法也让情况更加糟糕。
2014年发布的一份针对包括日本、美国和韩国在内的七国青年的政府调查报告显示,日本青年在自我满意度这一项的排名最低。只有7.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自己感到满意。
日本内阁府于9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大约有54.1万年龄在15岁到39岁之间的人(相当于该年龄层人口的1.6%)被评估为“蛰居族”。根据政府的定义,这一人群至少有六个月时间宅在家,避免家人之外的任何社会接触。
一名40岁以上的“蛰居族"在自己的房间里
随着日本社会老龄化的程度加重,“蛰居族”的年龄也在增加。在日本西部的岛根县,当地“蛰居族”中大约有53%的年龄在40岁及以上,北部山形县的这一比例为44%。这种情况又带来的新问题,即年长的蛰居者在父母去世后该如何维持生活。
经济影响
东京野村综合研究所 (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的顾问伊藤利江子(Eriko Ito)表示,像财政资助和心理咨询这样的适当政策能帮助“蛰居族”转化为劳动力成员,从而能提高日本的整体经济产出,并有助于降低社会福利支出。
“在支持这一群体的问题上,我们要改变思维模式,”伊藤说。“我们应该将其看作投资,而不是损失。”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最新可及数据,如果把一个福利受领人变成纳税人,其一生能为国家创造7800万日元(相当于482万元人民币)到9800万日元的财富。
日本政府计划通过培养“蛰居族”人群和其他遇困青年的“独立性”来帮助他们。政府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咨询中心,还安排工作人员上门看望那些不愿离家的人。
然而,向这一群体伸出援手也是有难度的。超过65%的“蛰居族”受访者表示他们并不热衷于这样的服务,因为他们担心自己无法和服务人员沟通,或是不愿引起别人的关注。
“安倍的劳工政策让蛰居族备感压力,”学派大学的朝仓景树表示。“安倍希望他们成为有用的人,做出优秀的成绩。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呢?”
编辑:刘馨蔚、王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