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其他 >> 正文

作为长者的日本天皇:“退位”事件解读

作者:喵铃铛  来源:经略   更新:2016-8-11 15:28:29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2016年8月8日,日本天皇明仁通过媒体发表“对(未来)公务的(感性)想法”,表达了“在活着时退位”的意愿。这是自天皇的国家象征地位被成文宪法确认以来第一次有君主触及“退位”问题。


8月8日颇发生过一些历史事件,说明这个数字不仅受到90年代生意人的喜爱,二战苏联对日宣战、美国签署联合国宪章、新华社播发《别了,司徒雷登》、尼克松辞职、2008奥运会及俄罗斯对格鲁吉亚战争都开始于这个日期。迄今唯二对人丢原子弹的事件分别发生在1945年8月6日和9日。而2016年8月8日,日本天皇明仁通过媒体发表“对(未来)公务的(感性)想法”,表达了“在活着时退位”的意愿。这是自天皇的国家象征地位被成文宪法确认以来第一次有君主触及“退位”问题,但在爆炸性新闻频发的2016年,也显得不那么抓眼球。当然,日本民众差不多也早就知道了这次“玉音放送”的内容。7月13日日本广播协会(NHK)就在7点档新闻“泄露”了天皇退位的意愿,但第二天这一消息就遭到了主管皇室事务的宫内厅官僚的坚决否认。然而,宫内厅的态度却在事实上被媒体无视,这种气氛下官僚们最终放弃抵抗,在8月2日宣布将在8月8日通过媒体播出天皇的正式发言——当然是录播。


声明大概是这样说的:


“在这个老龄化的社会中,我作为一个长者,有必要给你们讲一些人生的想法。这么多年我在战后宪法框架下干了三件事,一是摸索宪法下传统与新社会结合的方式;二是倾听和统合那些热爱乡土、支撑共同体的市民;三是想到要避免给你们添麻烦。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在此恳请国民的理解。” 尽管这种录播的讲话一定肯定以及确定是宫内厅官僚与政治家反复干预的结果,但其中仍有一些有趣的地方。讲话在开篇似乎就有意思地将“老人”和“战后宪法”这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原文说:“今天,社会仍在不断老龄化,在天皇也步入老龄的情况下,怎样的存在方式才是最好的呢?站在天皇的立场,虽然不能置喙现行的皇室制度,但我个人则希望说下一直以来的想法。……即位以来,我在进行国事活动的同时,也每天摸索着日本国宪法下,处于象征位置的天皇的最好的存在方式”。而这两个概念又“巧合”地是今天日本的“保守/右翼”政治要打倒的对象。


“退位”在日本古代史上虽然罕见,倒也有若干次,因为众所周知古代天皇无权才是常态,因此“退位”就成了为数不多的干政手段,也留下若干悲歌和笑剧。而维新后天皇首次成为国家象征并掌握实际权力,“退位”就失去了作为政治行动的价值,直到二战结束。由此可见,战后天皇的“退位”意愿的确可以形成一种政治施压,与宪法规定天皇不干预政治的条款存在冲突。事实上,自7月中旬至今,天皇“退位”想法的确引发了“皇上谋反”说。这个脑洞简单讲,就是天皇本人(及皇太子德仁)意在维护战后宪法,而与坚决修宪的安倍晋王司马昭尖锐对立,但天皇无法干预国会——修宪派议员已占据优势——和政治,却又担忧修宪之后被再度“神格化”,因此便以“退位”来作为一种对抗。这个脑洞确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因为天皇明仁一直以来严格在战后和平宪法下履行象征职能的态度还是很明确的,不但在甲级战犯迁入靖国神社后拒绝参拜,每年8月15日参加左翼色彩的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在近年更是频有逆右翼空气而行的具体行动,例如公开表示“深刻反省”战争,以及在排韩风潮中宣称皇室有朝鲜血统,等等。皇太子也是不止一次公开批判右翼和保守政治家。


天皇和首相政见上的对立恐怕是真,不过这只是脑洞而已,天皇退位也完全可能只是健康问题而没有表达任何的政治意志——事实上这段时间的媒体舆论也倾向于如此建构了。何况这种“谋反”或许毫无意义,因为日本已经在考虑制定“明仁退位法案”来应对天皇的这次表态,而拖沓的立法过程或持续2到3年乃至更长;而甚至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反而会给安倍一个修宪契机。不过,笔者以为这里最重要的是,把两者的对立简单等同于“左翼”和“右翼”对立的二元划分会产生严重的误导,因为恐怕“老人”才是对立的关键所在。战争结束后,和平宪法把天皇从“神”变成了人,而针对这一事实,有人的态度站到了最左边,希望通过暴力抗争废除导致战争的天皇制,打倒保留天皇制的美国势力;而有的人的态度站到了最右边,希望通过暴力抗争打倒把天皇变成人的战后宪法和美国势力,把天皇重新变成神,恢复战前的所谓光荣。当然这两类极端的态度和人随后都被一视同仁的边缘化了,留下的是飞速发展的经济和随之形成的“一亿中产”的“中间社会”:战后,支持保留天皇制的国民占据了压倒性多数;努力打拼并由此日益富足的工薪阶层并不关心政治,偶尔嘘一嘘政治家调侃一下皇室,但仍然会在节日庆典的海洋中合着欢乐的情绪让孩子挥舞国旗,并高呼天皇万岁来作为身心放松的愉快咒语;博学和充满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意识的大学教授敏锐地把握和批判政治与社会状况,但在提到天皇时将自觉不自觉地使用最优雅的敬语词汇。这是“老人“们年轻的时代,“左”、“中”、“右”对象征“国家”的天皇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但对“天皇=国家秩序”的自觉认识是一致的。如同天皇本人在摸索“宪法框架”下的存在方式一样,战后的“老人”在青壮年时期也是在“国家秩序”的意识下建构自己的认同。换言之,正是“天皇”的统合,使得日本“左”与“右”的边界远比理论定义的复杂。


但是,在今天的“右”的政治家看来,这些曾经的“左”与“右”,都不过是应该被丢弃的“老人”而已,即使战后最辉煌的时代是“老人”们共同缔造的,但是在今天他们似乎都只是新保守主义的政治家修宪和削减社会福利的障碍。某位重量级政治家也不止一次地绕着弯表达“干不动了就该去死”的意见,并颇在互联网上赢得了一些喝彩。而对于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年轻“网络右翼”而言,天皇也不过是个令人生厌的旧时代的“老人”而已,而且更应该是一个首当其冲被打倒的符号。在这个意义上,新兴的“右翼”与传统的“右翼”呈现出截然的区分。当然,他们的“打倒天皇”也绝对没有要改变国家秩序的意思——这又要区别于战后初期激进的左翼“老人”——而更多恐怕是希望来个“更好玩”的天皇,能像英国皇室那样给大众带来更多的娱乐。这种“网络右翼”的倾向似乎已被一些颇具政治意愿的皇室成员捕捉到了,明仁天皇次子的次女佳子内亲王近来频频现身于公务活动,且不时有“私照”泄露出来,其秀丽活泼的外表加上少女化妆术的加持,在互联网上赢得一片喝彩,自然也为她的弟弟、明仁孙辈中唯一的男丁悠仁亲王的继承序列获取了更多的“民意”支持。


某种意义上,这是老人天皇和他青春的孙女之间的战争,前者作为国家象征——如在8月8日声明中所言——需要考虑宪法框架下的传统和现实,需要走遍日本去倾听和靠近市民,需要谨慎地思考不给国民“添麻烦”,需要谨言慎行,等等。而青春的孙女只需要可爱和有些“真诚的反叛”即可。想来这对天皇而言,很难不说是一件毁三观的事情。 这是天皇生态的变化,也是政治生态的变化,更不只是日本一家的事情。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文化:

  • 下一篇文化: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百人寒冬泡冰水 祈新年身体

    日本的“混血”文化与“拿来主

    日本女来中国后被彻底征服 嫁给

    日本女孩冬天穿冬裙露大腿内幕

    各地的女生对爱人们的叫法,日

    16个在日本才能享受到的超人性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