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15894人遇难。2016年4月14日,五年前的伤痛还未抚平,又一场大地震重创日本熊本县。此次一系列连环地震,前震和主震最大烈度均为7级,达到日本气象厅烈度等级规定的地震最高等级标准,也是日本九州地方观测史上出现的最高级别地震。截至4月25日12时,本次地震已累计造成48人遇难。日本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典型的“地震之国”。尽管地震灾难频繁而深重,但日本大地震的死亡人数却越来越低,房屋倒塌越来越少,如此显著的减灾实效得益于日本多年来形成的防震减灾教育体系。
完善的防震减灾课程体系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计划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在地震频发的日本,应对地震已经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校防震减灾课程体系。
1995年阪神大地震之后,日本政府认识到学校灾害教育、灾害管理的重要性。随后,教育部(2001年改名为文部科学省)根据不同年龄、学段制定学习指导纲要,规定各级学校灾害教育的总体目标与内容,以及学校推进灾害教育的策略。同时编写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相互衔接的各阶段灾害教材,并颁发给各级学校作为实施灾害教育的参考资料。防震教材内容包括震前预警、震时避险、震后自救互救等,涵盖地震灾害发生的全过程。
小学阶段(7—12岁)灾害教育目标与内容:能够遵守安全守则,注意周围的危险;能够及时联系附近的大人,并遵从指示采取行动;能够理解发生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事故;能够自己采取安全的行动,关注家庭成员的安全。初中阶段(13—15岁)灾害教育目标与内容:做好地震应急准备,灾害发生时能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地震发生后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能够做出有益于区域民众安全的事情;能够了解地震次生灾害与防范机制。高中阶段(16—18岁)灾害教育目标与内容:与初中阶段的灾害教育目标基本一致。
为了更好地编写有特色的教育课程,日本各学校制定灾害教育学习指导大纲时,在参考文部科学省的学习指导要领与地方教委的防灾计划的基础上,会结合所在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科特色等因素,自行规划实施有特色的防震减灾教育课程。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