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风俗 >> 正文
综述:日本丧葬形式日趋多元化

原标题:综述:日本丧葬形式日趋多元化


新华社东京4月3日电 综述:日本丧葬形式日趋多元化


新华社记者 钱铮


遗体火化后将烧剩的遗骨埋入墓园是日本现代最常见的丧葬形式。受土地资源不足影响,墓地价格高企,加之日本人家族观念逐渐淡薄,丧葬形式日趋多元化,与没有血缘和婚姻关系的人合葬、将遗骨安置到纳骨堂、树木葬、骨灰撒入大自然等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虽然日本早在公元8世纪就有火葬的书面记录,但直到近代,土葬在平民百姓的丧葬形式中仍一直占据主流。进入明治时期,由于人口激增,没有足够的土地支撑土葬所需的墓地,火葬才逐渐普及。


日本1948年通过的《墓地、埋葬法》虽未明文禁止土葬,但从环境、卫生等方面出发推荐火葬,同时,该法的实施细则禁止在东京都的大部分区域、大阪府等地实施土葬。


目前,日本除一些土葬习俗根深蒂固地区的居民、宗教禁忌火葬的外国人,以及大规模灾害导致火葬场无法使用的情况外,几乎所有的遗体都被火葬,火葬率超过98%。


遗体火化后,通常的做法是将烧剩的遗骨装入罐子,然后埋入墓园或寺庙的墓地。而且,日本人有同一家族或同一姓氏的亲属共葬一块墓地的传统,即所谓“家墓”。但在土地资源稀缺的现代,购买一块墓地并立上墓碑,大约需要200万至300万日元(1人民币约合17日元)。另外在日本,随着小家庭代替大家族成为主流以及少子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有些家族墓地甚至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局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适应现代人需求的纳骨堂越来越有人气。纳骨堂是一种存放遗骨的室内设施,类似超市存包的柜子。存放遗骨的罐子被装进一个个格子里。现代高科技的纳骨堂,扫墓者进入刷卡,存放遗骨的罐子就会自动被输送到扫墓者面前。


由于纳骨堂特别节省空间,也不需要刻墓碑,所以费用较低。便宜的纳骨堂购买一个格子只需要不到20万日元。


与没有血缘和婚姻关系的人合葬,是日本丧葬形式中较有特色的一种。身后愿意和他人葬入同一块墓地的人会组成一个会员制的组织,在身前就互相交流加深了解。会员亡故后就葬入共同的墓地,剩下的会员会追悼死者。多数这样的墓地还会在盂兰盆节等时期举行共同的法事。


共同墓地一般能容纳100份以上的遗骨,有的甚至能容纳几万份遗骨。费用通常为几十万日元,最低只需几万日元。


除尽量节约丧葬用地外,生态环保也是近年来日本殡葬业重点考虑的问题。


日本许多殡葬服务公司纷纷开始提供“家族葬”服务。所谓家族葬,即葬礼只有近亲属参加,谢绝近亲属以外前来吊唁的客人。这种葬礼规模小,参加人数少,消耗的物资、能源自然比传统葬礼要少很多。


日本的葬礼一般是将遗体装入棺材,亲属守夜并进行告别仪式后,再将遗体送去火化。火化时连同棺材一起烧掉。因此,许多殡葬服务公司在棺材的环保方面也下足了功夫。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为客户提供环保棺材。比如,一款环保棺材完全以棉纤维或其他天然纤维打造而成,并使用天然黏合剂。这种棺材焚烧时排放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不足传统合成板棺材的三分之一。


其他环保方面的努力还包括,按火化遗体的数量,以一定倍数进行植树造林;葬礼用车推行环保驾驶等。


另外,最近10来年,树木葬以及把骨灰撒入山岭、大海等丧葬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费用较低和对环境友好是这些丧葬方式受关注的原因。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人口不断减少,女多男少,老龄化严重,真实情况令人担忧
日本一寺庙,金碧辉煌,被誉为“土豪”
日本96岁尼姑,整天吃肉喝酒沉溺男色,彪悍人生不需要过多解释
日本的贫富差距为何这么小?
大阪万博纪念公园“红叶节”开幕 红叶与日式庭院交相辉映
草间弥生作品亮相“四叶草”
日本西友、丸井们是如何对待自有品牌的?
日本西友、丸井们是如何对待自有品牌的?
一本书了解日本人眼中的“私摄影”
38条冷知识,让你更加了解日本
日本唯一存活1442年公司,从隋朝到现在,只做一种偏门业务,依然强大
为什么日本的出租车上偶尔会看到“SOS”?
为什么日本工薪阶层也能住独栋“洋楼”?
96岁的日本尼姑吃肉饮酒,沉迷男色,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处女率超高的日本,真是一个低欲望的社会?
经济高增长,日本女性为何回家做主妇?
日本人是如何保持健康的?4个“小秘诀”多学习,或帮助身体长寿
为何日本性同意年龄只有13岁?
对日本人来说有什么奇怪的中国食品,让他们兴奋?
日本艺术家長坂誠展 油画人物作品选
日本的“抠门”饭店,营业三十年,卖一种食品,还是中国传去的
日本有2个地方禁止女人入内,1个因为歧视,1个则是为保护女性
从硬汉风靡到娘炮盛行,日本的“娘炮文化”,美国曾是推手?
【日本杂学】日本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筷子的?
为啥日本的交通事故最少?其实原因很简单,不过我们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