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武士道 >> 正文

日本武士为何不会跑步?

作者:邓新华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6-1-21 17:54:53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日本电影《隐剑鬼爪》中好些情节与主线无关,但很有意思。学了西洋兵法的、大城市来的教官,训练转型中的村镇武士,就是经常出现的场景。有一幕是,教官训练武士们西洋跑姿,遭到武士的反对。一个武士说,我们武士一直就是这么跑的,为什么要学难看的西洋跑姿?教官提出比赛,武士应战。教官让武士跑出一段路之后才开始奔跑,然后很快就超过了武士。武士急着加速,结果自己摔倒了。按那种跑姿,加速太快是必然摔倒的。


我非常感谢导演山田洋次独具匠心的安排。不知道日本武士面对赛跑失败是不是很震惊:我们居然连跑步的姿势都是错的?反正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第一次被体育老师纠正跑姿时的惊讶:家里大人教的跑步姿势,居然是错的?如果不是山田洋次对这种文化细节的关注,我不会想到日本人也曾面临同样的情境。


不是有眼光的导演,难选中跑步这个细节。当西方和东方发生碰撞时,日本武士和晚清中国人中的多数人,对西洋科技是既不得不服又不甘认输。但是,科技的冲击不一定有跑姿的冲击大。如果连跑步这种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你都不如人家做得好,那你甘心认输的程度总要升高一点。


我接下来思考的问题是:日本武士是专业战斗群体,按经济学的道理,在战斗中,血的教训应该淘汰掉错误的跑姿,经过无数次淘汰,应该保留下正确的跑姿,为什么错误的跑姿反倒成为主流呢?这应该就是文化的问题。我没有研究日本武士的跑姿的形成历史,猜测一下,可能是为了在老百姓面前保持威严的仪姿;或者是为了满足所谓的“静”、“敬”等精神修炼的要求,故不能大摆臂、大步跑;或者是由于服饰的限制;或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管原因为何,都是文化的结果。


文化的解释和经济学的解释并不矛盾。经济学讲的是局限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而文化就是一种局限条件。比如,假如在某种文化下,保持威仪的好处超过战斗中逃命、追敌,那么,战斗中的双方都不选择高效率的跑姿就可以理解。而何为威严?这属于审美范畴,不同的文化又不一样。


所谓文化,就是一个群体主流共享的思维特点,既包括理性思维的特点,也包括审美的特点。日本古代贵族妇女以涂黑牙齿为美,这种审美特点就是一种文化。日本武士的跑姿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在跑姿背后,是更为庞大的文化体系。


我印象中的乡村的传统跑姿,尽管不如西洋跑姿快,但它至少是正面前进的,比日本武士带有侧进特点的跑姿,应该要快得多。中国传统跑姿的摆臂幅度,也要比日本武士大。小小跑姿,蕴含的文化密码并不少。中日跑姿的区别,背后是理性思维、审美观的差异。



前不久一个青年经济学者说,在保存中国文化方面,日本第一,台湾第二。我知道他这是接受了流传甚广的说法,但这个说法非常浅。


假如把文化仅仅看成茶道、花道或者礼仪之类的,这个错觉勉强还有点道理。日本在某些方面,确实保留了一部分中国古代有、而且小清新认为应该保留的东西。但,这只是文化的很小的一部分。


有时候听到有人说日本保存中国文化比中国还好,我会问:我老家有个盲人靠给人“看八字”,在城里买了好几套房子,请问,“八字”这种文化,在日本保存得怎么样啊?多数人如此反应:啊,我可没想到“八字”也是一种文化!当然,他们受到提示以后,也承认“八字”是一种中国文化,而日本是不保存这种文化的。


文化这个词,用者常带有褒义。在一些人眼里,文化是不自觉地经过了脱俗化、清新化处理的,那些庸常的日常生活,不在他们的文化视角内。我为什么举“八字”这个例子,是因为“八字”是看起来不“好”的文化,巨大的反差可以更快地揭示“日本保存中国文化比中国还好”的荒谬。


如果不按照小清新们很浅的文化视角,则文化不仅是些脱俗化、清新化处理过的东西,它是非常丰富的。看起来脱俗的茶道、花道是文化,笨拙、效率低下的跑姿是不是文化?清雅的书法、诗词是文化,尘土满面的土地公公、灶王老爷是不是文化?中医是不是文化?年画、春联是不是文化?风水学是不是文化?白莲教是不是文化?宗祠是不是文化?上元节烧纸、清明节上坟是不是文化?十二属相、二十四节气是不是文化?……


日本文化有优点,可以欣赏。但一些人看到日本和服近汉装、礼繁如古人,或者看到日本人谈论语、说禅宗、读中国典籍,就说日本保存中国文化排第一,这,是不是太自轻自贱了点?


日本保留了一些中国历史上有过的东西,就像中国吸纳了印度的雕像艺术等,这都是部分引入,无法跟文化原产地相比。大陆、台湾、香港等地,在保存(其实应该说延续)中国文化上,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远超过日本。


文化是不断变动的,在一个群体、地区中,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大的群体内又有小群体的文化,但是变动当中也有延续。浸润在某种文化中的人,其文化的延续性当然总体上好过生活在其外的人。太极八卦的世界,唐诗宋词的审美,《增广贤文》的处世,难道日本人反倒比中国人受到的影响更大、延续得更地道?更不要说更为基本的思维编码体系——汉语了。


就拿跑姿来说,不同时期的中国人也有区别,但是如果细加考察,应该可以看到流变背后,群体主流的思维特点的运动轨迹。中日跑姿都是长期流变的结果,你说,这两种跑姿,谁更好地保存了中国文化的密码呢?



一些人把中国文化中一些东西的消失,归结为近世连续不断的激进主义的冲击,或者商业文明的侵蚀。激进主义的冲击对文化的改变其实并不大,因为封闭体系中短暂、暴烈的运动很难改变人们的日常思维特点。比如,抓算命先生、砸庙、烧牌位就没有能消灭“八字”、宗族等等文化。


商业文明、对外交流对传统文化的改变确实很大。如前所说的跑姿之例,看起来只是跑姿的改变,实际上对人们的审美观、理性思维都有很大的冲击。日本武士那种古怪的跑姿,在过去可能会被看成一种威仪,平民百姓岂敢嘲笑?但今天日本如果有人还那样跑,估计也会引来哄堂大笑吧。文化的冲击不仅中国发生了,日本同样也发生了,日本人连自己的文化都要大改,还保存中国的文化呢?


如果你生活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乡村,你也许还能感受到,乡村的思考、审美,和三言二拍、《醒世姻缘传》等里面几百年前的人们是差不多的。而在市场经济搞了多年之后,三言二拍、《醒世姻缘传》的感觉,也还在,但更多地是出现在一些老年人身上了。


有一次回老家,听一个老人说:“我七月份满十岁,十月份嫁到邓家,有时一个人在山坳里做事,很害怕,一边做事一边哭。”我是用文字来转述,但文字这一高度通用的工具,并不能再现她的叙说细节。在遥远的某一天,也许一些文化真的会消失,但至少在听她述说时,从她的语调、句式、表情,我感受到中国的一群人所独有的喜乐悲愁。(文/邓新华)


转自“人文经济学会”微信公众号(HES2012),腾讯文化合作媒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文化:

  • 下一篇文化: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百人寒冬泡冰水 祈新年身体

    日本的“混血”文化与“拿来主

    日本女来中国后被彻底征服 嫁给

    日本女孩冬天穿冬裙露大腿内幕

    各地的女生对爱人们的叫法,日

    16个在日本才能享受到的超人性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