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风俗 >> 正文

大雪天光腿满街跑!日本人为啥不怕冷?

作者:佚名  来源:博客天下   更新:2015-11-26 10:25:34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近日我国北方多地大雪翻飞,冷风阵阵,而在你套上秋裤、裹成粽子仍抖成筛子的冬季,同纬度的日本小朋友可能正光着腿过冬。


这不是夸张。日本影视剧和动画片里的现代角色,小学生似乎清一色的裙装和短裤,日本的年轻姑娘也习惯冬天着裙装、露大腿,哪怕在雪地里也是如此。


日本人是如何做到的?穿这么少,真的不冷吗?



光腿的着装传统:裤子太贵


事实上,日本自古就有光腿的传统。


在古代,日本的裤裙“袴(kù)”(hakama) 价格昂贵,只有武士会用作常服穿着,大多数农民、店家伙计等平民平常只穿一件浴衣。如今人们把这些衣物统称为和服,但其实有所区别。



在黑泽明电影《用心棒》里,三船敏郎扮演的浪人(失业武士)椿三十郎穿着裤裙,而那位爱使左轮手枪的黑社会头目卯之助穿着浴衣。当卯之助被浪人砍倒时,白白的腿儿在黑白银幕上触目惊心。



片中流氓全都光着腿。从浪人烤火以及树上没有叶子的画面来看,应该已经入冬了。有人穿着类似长袜的筒子御寒——跟袴相比,这种长袜要便宜得多。


来自欧洲的教导


日本的和服受中国古代吴服和唐装的影响。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开始全面学习西方。


教育家和报人福泽谕吉就曾经提倡要尽量与中国、朝鲜划清界限,“防止邻国的弊风污染我文明”的同时,避免欧美把日本和这两个国家弄混。


他发表了著名的《脱亚论》,认为亚洲是野蛮的,而日本已经开化,不该再作为亚洲的一部分。



日本1万元纸币上的人物就是福泽谕吉


福泽谕吉的一些文章十分偏激,但的确对当时日本人移风易俗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有支那色彩的东西应该摒弃》。


中国人过去平日里绝不会穿着短裤、暴露身体,只穿裤子不着长衫都被看做不够体面或者社会地位低下的表现(鲁迅笔下有长衫顾客和短衣顾客,孔乙己认为自己是长衫顾客)。


民国时期,如果会客或者访友,如果不穿西装,也要在长衫外再加件马褂才算礼服。政府认可中山装救了一批基层公务员,无需穿白衬衣的正装能省钱。



欧洲启蒙思想带来了一系列近代教育观念,其中就包括着装。 在启蒙运动中,法国的卢梭主张年轻人应当少穿一点。


大部分时间都在户外活动的人,应当常常穿得单薄些,以便习惯于空气和温度的种种变化,而不至于感到不舒服……我的爱弥儿将来也是要坚持这种做法的……他要像劳动的人那样在冬天穿夏天的衣服。牛顿爵士(就是那个被苹果砸到头的——能聊注)一生都保持了这种冬天穿夏天衣服的习惯,而他活了八十岁(其实是84岁)。(《爱弥儿》)


如今人们一度惊讶巴黎女性冬天也穿着薄薄的丝袜——少穿衣更健康,就是法国的先贤诸子提出的理论。


卢梭还说:


一般来说,我们给小孩子穿的衣服都太多,尤其在幼童时候穿的衣服更多。其实,我们应该使他们受得住冷而不是受得住热:如果使他们从小就习惯寒冷,即使遇到大冷天他们也不会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把北方人和南方人加以比较,就可看出,受得住酷冷的人比受得住酷热的人长得健壮。


欧洲其他许多地方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19世纪后的青少年都习惯穿着短裤。


比如: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美丽人生》



《放牛班的春天》



《海上钢琴师》里,美国锅炉工也给自己的养子1900穿了短裤


卢梭在启蒙三杰里观点最为激烈,不过他的部分主张在今天看来并不符合科学原理:


不论什么季节,孩子头上戴的东西要少,甚至不戴任何东西……我们必须使头骨长得很坚硬和紧密,而不是那样脆弱和稀松,才能更好地保护脑子,使它不仅能抵抗外伤,还能抵抗寒热和空气的影响。


虽然头骨可以锻炼得很坚硬,但法国军队还是配备了钢盔。


日本早期的军事改革学自法兰西,体育、教育等方面的许多内容也都效仿欧洲,其中就包括小孩子冬天光腿穿短裤的习惯。


二战时的强兵之道


冬天穿着轻便可以促使孩子多做运动,增强体魄。欧洲人非常注重体育锻炼对孩子体力和心智的磨练,比如法国文艺复兴后期的蒙田就说过:


为了使他有坚强的心,就需要使他有结实的肌肉;使他养成劳动的习惯,才能使他养成忍受痛苦的习惯;为了使他将来受得住关节脱落、腹痛和疾病的折磨,就必须使他历尽体育锻炼的种种艰苦。


这一点上,日本走的更远。为了培养强壮的士兵和母亲,日本小学生在二战时期曾被要求无论男女都赤裸上身进行抗寒练习。日本人还相信,以干布擦身能让人身体康健。


这种风俗一度影响过中国的革命者,比如毛泽东就提到“野蛮其体魄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曾有洗冷水浴的习惯。


不过挨冻这件事没什么可上纲上线的,更不像早年的教育专家所说,是中国孩子不如日本孩子的标志。日本人虽然抗冻,但二战时仍然给驻扎中国东北的关东军配备了最厚实的冬装。在抗寒一节上,谁都不是真傻。



日军将校呢大衣受到八路军军官的青睐并非《亮剑》的艺术创作,当年这是珍贵的战利品。林彪就喜欢穿日式大衣,一度因此被友军误伤


战后,皇室掀起的热裤风潮


皇室向来是时尚的风尚标,明治天皇着西装后,民众纷纷效仿。今天日本女生毕业典礼上常穿的女袴,其实是由宫中女官、教育家下田歌子设计,昭和天皇的长女成子穿出名的。



1970年的大阪万国博览会上,皇太子德仁出现时身穿短裤。宫中的教育仍源自欧洲。



德仁皇太子和他的弟弟。上中学的德仁穿上了长裤,他的弟弟仍穿着短裤。这种短裤一般三分长(就像《哆啦A梦》里大雄和小夫的一样),如今日本小学生很少再穿这种长度的短裤,及膝的居多。


皇太子的短裤成为一种小学生的时尚标杆,后来不少学校选择短裤作为男生校服,女生则穿短裙。


不过有制度的地方就有反抗。有些男生是不穿短裤的,他可能想把自己当做成年人。



时过境迁,现在的短裤、短裙,基本告别了战时磨炼意志的意义,而成为一种习惯。


实战也证明,穿短裤或者光膀子的少年长大后组成的军队未必比穿长裤的更强。



苏联小学男生大多穿长裤


海洋和暖气的恩典


日本和法国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法国部分地区是地中海气候),与中国、俄罗斯的大陆性气候相比,冬季少有刺骨生硬的寒风,日本冬季的体感温度也比同纬度的中国地区舒适。


日本良好的供暖系统也为冬季着短裤短裙提供了方便,地铁、电车和商超等公共场所都开足了暖气,而中国南方至今还在为集体供暖振臂高呼,没有冷暖风的公交车仍在许多城市里服役。


在滑雪场,日本人也会老老实实换上滑雪服。


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中国人其实也没必要穿那么厚实,穿得多很多时候是一种政治正确和习惯。


老话说“春捂秋冻”,人们大多侧重于“春捂”,“秋冻”俩字很少践行。这种习惯往往由母亲从小养成,此外还有“老佛爷”祖父母,以及志愿者“老佛爷”的监督——给孩子穿的少的母亲,有时甚至会招致路边大妈的指责。


事实上现在日本皇室的小公主也穿长裤,比如爱子公主:




老寒腿?只是个幻觉


中国民间所谓的风湿性关节炎,大多是骨关节炎,是关节多年劳损老化造成的,跟寒冷无关。不过天气恶劣、降温时,关节炎患者可能由于情绪或者血液循环的缘故,更容易感受到疼痛加剧。


也就是说,老寒腿大多是因为病而怕冷,而不是因为冷而致病。


风湿或者类风湿,都不是冻出来的毛病,而与自身免疫能力下降、营养不良或者细菌感染等诸多因素有关。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人挨冻了五六代,并没有抱着腿苦不堪言,不过日本人发明了不少保暖窍门,比如儿童保暖短裤、铁粉自热的暖宝宝,以及坐下后用大块围巾遮住大腿。


医学没有证明寒冷和关节炎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穿多穿少,无非是个人习惯。 当然也别像这俩熊孩子,光膀子光腿,就跑到南北极去了。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文化:

  • 下一篇文化: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百人寒冬泡冰水 祈新年身体

    日本的“混血”文化与“拿来主

    日本女来中国后被彻底征服 嫁给

    日本女孩冬天穿冬裙露大腿内幕

    各地的女生对爱人们的叫法,日

    16个在日本才能享受到的超人性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