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才第一回认识日本人,好像是个留学生,满脸胡子,眼窝儿非常深。他跟我说的第一句中文是“大熊猫真可爱!” 当时觉得十分滑稽,因为在我原来就读的北京119中学,好像没谁拿熊猫说事儿,即使是说,也是女孩儿说,而且像今天随处可见的熊猫的卡通形象,70年代几乎是看不到的!所以压根儿无法想像“可爱”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概念?
后来我去了日本,先到三重县,跟东京比起来是乡下。第一回见房东,一位慈祥的老太太,我先把租房子的订金交给她,冷不丁被她突然问道:“中国有酱油吗?” 这又让我觉得十分滑稽!
眼下我正在日本NHK语学杂志上连载文章,往后每月打算写一个城市,一边写一边想起人的“误读”,尤其是不同国度的人,也许很多“误读”都来自他或者她绝对的私人体验。刚才说的房东老太太,其实她小时候很穷,买不起酱油,甚至连酱油都没见过,所以遇到生人,老问人家有没有酱油,都快成了寒喧用语!
日本非常流行乌龙茶,流行了至少10多年,弄得很多日本人误以为乌龙茶是中国最好的茶。有一回,我跟日本学生说中国的铁观音很出名,结果她反问我:“哦?哪是什么茶壶呀?”
原来她把铁观音误会成了铁茶壶。日本人喝茶喜欢用铁壶泡茶,最出名的铁茶壶叫“南部铁”。另外,还有一件滑稽的事儿,简述如下。
有一位学了几天中文的日本人想宴请中国朋友,带大家到了一家日餐厅,进门先要脱鞋。结果这位中文爱好者只会说“脱鞋”的“脱”字,而“鞋”的音发不出来,他一着急,顺口就说出了日文的“鞋”,发音为“KUTSU”,听起来就是“裤子”。听他一个劲儿招呼大家“脱裤子”,全场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