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听过没听过日本人讲英语的都知道那是个很神奇的场面。大部分人在刚听到的时候会以为自己知道的日语单词不够多,以至于听不懂日本人讲话,等到叽里呱啦交流一下或者写下来后会发现,原来,他们是在讲英语。比如“girl”成了“噶噜(中间拉长)”,“big”成了“比咕(中间停顿)”,“ing”一般后面都会带个“咕”,“l”一般就变成“噜”,刚开始听不懂时还暗地自责,后悔当初应该好好学习,不过听到欧美人对此也没有想法的时候,才稍稍心安了些,原来,垮掉的不是自己的听力。在日本,除了混血儿还有长期在海外的一些海龟们,基本上英语都是很日式的。当然,我们也不否认中国人也会讲中式英语,因为毕竟学语言会受到母语影响。然而,一个那么崇美的国家却在语言上表现出这样一个极致,也是一般人所理解不了的。
究其原因,主要问题还是出在语系和学习方法上。语系不一样,发音体系也不一样。 日语从语音角度讲是以元音结尾的语言,没有辅音结尾,所以也不习惯发辅音。另外,他们语言本身的发音多平舌音,没有卷舌音,所以他们在说英语时难度很高。另外,日本人在学英语时喜欢用片假名来标英文单词的发音,理由是:发音符合日本习惯,而且不懂英文字母也可以学英文。导致的后果就是,学习语言摆脱不了母音的影响。就像市面上卖的一些快速学外语,也是用拼音来标注发音的,虽然方便,但却是学习外语的大忌。所以,想说的一口漂亮的外语首先应该从零开始,在脑子中灌输这个国家的声音,而不是依赖原有的母语。但是,既然我们学了日语,就应该好好学习日语中的外来语,不入乡随俗,即便你说的一口好英语,也是和日本人沟通不了的哦~
萨所在的公司,是一家跨国公司。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务语言,很能测量出这种跨国公司员工的素质来。以我所在公司在国内的办公室来说,规定办公语言就是英语,这一点不是因为崇洋媚外,而是业务需要。要说日本是发达国家,教育程度比较高,这一点凡是在日本工作过的人,都深有体会。我对日本公司员工的英语水平,最初也是抱有很大期望的。
那是因为日本也流行类似托福的考试,而在公司工作的日本员工,普遍都能考得高分,萨拿题目来上手一试,发现还真不容易。至少,考试我是考不过身边的几个日本工程师。如果写个方案什么的,日本工程师的英语水平也很可观。有人说日本人的英语是世界最可怕的,我当时不以为然。
然而,第一次开公司的电话会,这个印象就被摔得粉碎。整个会议,日本员工几乎噤若寒蝉。有一种说法是日本人天性怯于开口,所学类似我国的“哑巴英语”。但他们看来如果没有翻译根本不能理解会议的内容。所以,我当时就感到不妙,莫非是日本教育中听力也不重视?
以后才渐渐发现,日本公司里面的员工,虽然颇有人写得一手好英文文章,却既说不得,也听不得!这个问题的罪魁祸首,直到有些日本员工对我的半调子英语提出意见,才让我醒悟问题的实质。提意见的日本员工居然有好几个,个个都是那种典型的“哑巴英语专家”,就让人觉得有趣了。于是,萨耐心询问 – 我究竟有哪些发音不准呢?人家很客气,先谦逊了一番,意思是您的英语已经很好了,就是差那么一点点点……比如,Rail这个词,您的发音是“锐欧”,正确的发音应该是“赖鲁”,Saying,您的发音是“塞英”,应该是“塞英鼓”……
嗯?!这种英语真是闻所未闻,萨瞠目结舌之后找了几个美国同事,分别用我自己的发音和日本同事所说的“标准发音”重复了一次这些词语,结论是美国同事和我站到了一条战壕里,意思是这“中式英语”虽然拗口毕竟还听得懂,这“日式英语”,那就完全的不知所云了。
事后才明白问题出在学习英语的方法。作为在中国当过学生的,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学习英语时用汉字注音,被老师批评,让拿橡皮擦掉,老师会告诉你那样无法练出英语的发音。不幸的是日本人标准的英语学习方法,就是这样干的。这是因为,日本明治维新前后,强调英语教育,在全国征求学习的方法。最后一个曾经因为航船失事流落美国的日本人中标。此人到美国的时候一个英文字母都不认识,于是就用了日文的“片假名”字母来标英语单词的发音,日本人认为这个方法好,第一是发音符合日本习惯,第二是不懂英文字母也可以学英文了。不幸的是,这种片假名字母里面只有日文的发音,比如英文中的R音,那是根本没有的,只能用LU来代替……这种传统,终于造就了今天只能在日本人之间交流的“日本味英语”。
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公司的一次会议上,我就当作笑话把这件事讲给其他开会的同事。日本同事也跟着笑。笑完以后,一位德高望重的日本同事语重心长地总结道:“我们现在是在日本,所以,大家在日本说英语,还是请按照日本的发音吧。”
晕……我的英语老师听到,不知作何感想……
散了,有个美国工程师当场就表态了 —— 我得申请调职 —— 不然等我回去我女儿就听不懂我的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