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学校举行的家长教学参观活动,有幸从头至尾观看了一次日本小学校的集体午餐整个流程。参观中,不时被一个个亮点所打动,参观后,回思起来,亦是感触良多。 中午,随着给食(配餐)中心的送餐车到来,整个学校就进入了有条不紊的午餐准备中,具体到班级,先是同学们按四至六人一组,把自己的桌椅凑到一起拼成餐桌,同时,班级的五六位“给食当番”(配餐担当)同学头戴白三角巾,身穿白大褂,系着围裙,分别按分饭、分汤、分牛奶等各就各位。接下来,同学们排队领餐、就坐,然后按日本餐桌习俗,整齐地一声“一打他给骂死”(含领受、感恩之意)后,开始就餐。当然,班主任也和同学们一起吃一样的饭食,其间师生互动其乐融融。 饭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自觉而又有序地收拾、打扫,把教室还原成上课时的样子。虽然看着貌似不难,但从那看似简单的过程中,还是让我们发现了一些闪光点。比如,整个午餐过程中学生们体现出来的自觉性、纪律性,融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于学习生活之中等。由学校提供的每周“献立”(菜单)表,我们还看到了日本学校配餐不仅仅注重营养搭配,而且还很重视食材选择的地域性。注重让孩子们享受健康美味食品的同时,还能接受到地理、人文、饮食风俗等教育。除此之外,学校还定时组织学生们参观“给食中心”(配餐制作工厂)的餐食制作流程,以培养学生们珍惜粮食、感恩劳作的思想意识。一个看似简单的午餐,实际却使得孩子们每天受到一次多方面的教育,这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日本教育制度的用心良苦未雨绸缪之处。 明治22年(1889年),建立了日本山形县鹤岗町私立忠爱小学校的大和尚们开始为带不起饭盒上学的孩子们提供饭团、烤鱼、咸菜,这被视为日本学校给食制度(集体供餐制度)的开始,忠爱小学还为此特立了“给食开始学校”之碑以资纪念。从那时起,日本学校给食习俗的星星之火开始渐渐燎往日本列岛各地。 接下来,经数十年发展,至1952年政府决定负担一半学校给食费用开始,日本学校给食制度发生了质的飞跃。到了1954年,国家颁布了《学校给食法》,明确提出了把“给食”作为教育的一环来实施。要求通过合理膳食来促进下一代健康,努力使学生加深对日本饮食生活的理解力,培养理想的饮食习惯,通过给食的各个环节之延伸意义,锻炼学生社交与协作能力,尊重生命与自然,爱护环境,尊重劳动理解传统饮食文化,正确认识食品生产、流通与消费等等。 除此,日本还于2005年出台了《给食教育基本法》,此法明确提出“供餐教育,对所有年龄段国民都是必要的。特别是青少年的供餐教育,对其身心发展与人格形成具有重大影响,是培养青少年身心健康,形成丰富人性之基础”。由这些政府出台的强力规定,足见日本人对“给食制度”发展之重视。 即使不看过程只重结果,我们也不难看出,经过数十近百年的日本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日本人的体质有目共睹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如今日本人的身高、健康度、长寿等综合考量,日本人早已摘去了“小日本”的帽子,正以一个健康、长寿的形象傲视世间。这还仅仅是指通过给食教育营养饮食使得日本人体质方面发生的变化,而籍此让日本人的综合素质同时得以的大幅提高,身心两方面都得到的完美完善,才是给食制度给日本人带来的最大益处。 |
透视日本小学校的给食制度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日本人口不断减少,女多男少,老龄化严重,真实情况令人担忧
日本一寺庙,金碧辉煌,被誉为“土豪”
日本96岁尼姑,整天吃肉喝酒沉溺男色,彪悍人生不需要过多解释
日本的贫富差距为何这么小?
大阪万博纪念公园“红叶节”开幕 红叶与日式庭院交相辉映
草间弥生作品亮相“四叶草”
日本西友、丸井们是如何对待自有品牌的?
日本西友、丸井们是如何对待自有品牌的?
一本书了解日本人眼中的“私摄影”
38条冷知识,让你更加了解日本
日本唯一存活1442年公司,从隋朝到现在,只做一种偏门业务,依然强大
为什么日本的出租车上偶尔会看到“SOS”?
为什么日本工薪阶层也能住独栋“洋楼”?
96岁的日本尼姑吃肉饮酒,沉迷男色,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处女率超高的日本,真是一个低欲望的社会?
经济高增长,日本女性为何回家做主妇?
日本人是如何保持健康的?4个“小秘诀”多学习,或帮助身体长寿
为何日本性同意年龄只有13岁?
对日本人来说有什么奇怪的中国食品,让他们兴奋?
日本艺术家長坂誠展 油画人物作品选
日本的“抠门”饭店,营业三十年,卖一种食品,还是中国传去的
日本有2个地方禁止女人入内,1个因为歧视,1个则是为保护女性
从硬汉风靡到娘炮盛行,日本的“娘炮文化”,美国曾是推手?
【日本杂学】日本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筷子的?
为啥日本的交通事故最少?其实原因很简单,不过我们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