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风俗 >> 正文
日本人真的好战吗

前段时间网上热传一篇文章,大意是说现如今的日本人仍然如何如何好战……而且,中日一旦开战,以日本的武器质量和士兵素质,中国必败云云。尚不论中国是否真的那么不堪一击,仅以作者定性今天的日本人好战之观点,想谈点个人的看法。


以日本在二战时由侵华战争到太平洋战争的表现来看,毋庸置疑,日本人是好战的。但是,今天的日本人是否依然好战呢?美国政治学家罗纳德•英格尔哈特曾主持过一次世界规模的价值观调查,在这个调查中,当代日本人的特征被描述为:①不愿意为国家而战;②不以身为日本人而骄傲;③厌恶权力或权威。这项民意调查让国人看到,确实不解,因为这与我们对日本人的传统认识相比出入太大。不过,对于久居日本的华人来说,倒是能从日本社会、日本人与人之间处处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平和、善美等理解上述调查结果。


那么,从战时的宁肯“一亿玉碎”之好战意识到今天的“不愿为国家而战”之和平信念,是否仅仅只是又一次体现出了日本人的“菊与刀”之矛盾性格呢?日本作家橘玲在其《括号里的日本人》中对此做了精妙的分析,他首先阐明日本人是世界上最世俗的民族。他说:所谓世俗,就是计较得失,简言之,就是“如果有益的话就去做,但绝不做无益的事”这种社会风气。他认为,战前的日本人由于受传统的长子继承家产等风俗影响,次子、三子等成人后是必须要离家的,处于这种生活状态下的日本人,随着政府将台湾殖民地化,吞并朝鲜半岛,建立伪满洲国,以至侵略东南亚等,他们认为这些都是为了增加生存的选择项,当然是“有益的事”,因此,战时普通日本人才能上下一心狂热支持侵略。


然而,不幸的是,战争以失败投降而告终后,普通日本人发现,整个二战中日本人的死亡率竟也达到了三百万,而且,广岛和长崎还成为了世界上唯一被“原爆”的城市,日本主要城市也几乎都被夷为废墟。看到如此结果,日本人终于认识到了他们所追求的“有益的事”其实是极其无益之事。而随着战后日本旧风习的改变,随着在和平环境下日本所取得的瞩目成就,这些都潜移默化地让普通日本民众认识到,和平发展才是真正“有益的事”。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人从“好战”转变为“厌战”,并非是简单的日本人之矛盾性格的体现,而是日本人对“有益的事”和“无益的事”的深度再认识奏功。其实,仅从日本人世俗性的人格来看,也并非矛盾,而是具有连贯性的,只是“有益的事”内涵之转变而已。这正如战时昨天尚与美军浴血奋战,转天,山姆大叔登陆日本,日本人民马上就能举着小星条旗夹道欢迎是一个道理,因为这是“有益的事”嘛!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人口不断减少,女多男少,老龄化严重,真实情况令人担忧
日本一寺庙,金碧辉煌,被誉为“土豪”
日本96岁尼姑,整天吃肉喝酒沉溺男色,彪悍人生不需要过多解释
日本的贫富差距为何这么小?
大阪万博纪念公园“红叶节”开幕 红叶与日式庭院交相辉映
草间弥生作品亮相“四叶草”
日本西友、丸井们是如何对待自有品牌的?
日本西友、丸井们是如何对待自有品牌的?
一本书了解日本人眼中的“私摄影”
38条冷知识,让你更加了解日本
日本唯一存活1442年公司,从隋朝到现在,只做一种偏门业务,依然强大
为什么日本的出租车上偶尔会看到“SOS”?
为什么日本工薪阶层也能住独栋“洋楼”?
96岁的日本尼姑吃肉饮酒,沉迷男色,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处女率超高的日本,真是一个低欲望的社会?
经济高增长,日本女性为何回家做主妇?
日本人是如何保持健康的?4个“小秘诀”多学习,或帮助身体长寿
为何日本性同意年龄只有13岁?
对日本人来说有什么奇怪的中国食品,让他们兴奋?
日本艺术家長坂誠展 油画人物作品选
日本的“抠门”饭店,营业三十年,卖一种食品,还是中国传去的
日本有2个地方禁止女人入内,1个因为歧视,1个则是为保护女性
从硬汉风靡到娘炮盛行,日本的“娘炮文化”,美国曾是推手?
【日本杂学】日本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筷子的?
为啥日本的交通事故最少?其实原因很简单,不过我们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