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常能看到这种景象:一个作坊似的小企业,十来个人,一楼是个小车间,二楼是办公室,但在墙上却很认真地贴着名为“社是”或是“经营理念”、“行动方针”之类的标语,里面一般写着“技道,精进”、“顾客第一”等字样,看惯了豪言壮语的中国人很可能会以为日本人在搞形式主义。
但其实不能完全这么说。一方面,这种做法确实是一种形式主义。企业的客户,也就是向他订货的上层企业肯定喜欢看这些东西,不仅仅是喜欢,有时候就是要求。这种上级企业一般在这个小企业之上好几层,在资金上和它没有关系,但是在经营上则是它的上帝。这个企业的订货来自上层企业,所以它必须遵守上层企业的所有规矩。这些来自上层企业的规矩,从经营哲学一直到技术术语。一般从日本小企业的口号用语中就可以知道这个企业属于哪个系列,因为,相似形状和功能的零件,在丰田的叫法和在三菱可能是不一样的,同样丰田的经营哲学和三菱也不一样。根据所在系列的不同,这些小企业贴的“口号”内容也不同。
另一方面,这些小企业确实想做到墙上贴的那些条条,起码老板希望员工能够自觉地去实践那些条文。日本式企业经营管理和美国式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强调人的因素,像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等几位被日本人尊为经营之神的经营者们无一不把人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主体和对象。
日本有一种“三优企业”的说法,即优良企业应该是由生产优良产品的优良员工所组成的。这里面最重要是优良员工,因此经营者最重要的责任是如何把员工们转变为“优良员工”。这就是如何“教育员工”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进行洗脑的问题。
日本企业的洗脑有时能达到一种近似宗教的境界,有人开玩笑地把松下幸之助的经营思想称之为“松下教”,因为松下幸之助在其经营思想里把“人的成长”弄到了有点神乎其神、无法进行准确定义的境界。日本的社会分工很细,干什么样的买卖都有。有一种专门承包对企业员工进行洗脑的组织,这种组织大多在名义上叫做“企业经营顾问”。“企业经营顾问”是个在日本很热门的行业,一般做财务顾问、市场调查、企业诊断和提供在往海外市场发展时的帮助。对于经营力量薄弱的中小企业,经营顾问们也帮助制定企业内的各项条例制度,培训基层干部,整顿人事关系等等。这些都是在各个国家都能看到的企业经营顾问业务。而专职负责对员工或基层干部进行思想教育的好像只有在日本才能看得到。
这些帮助进行教育员工的组织实际上都是很有些“新兴宗教”嫌疑的团体。熟悉日语的朋友可能知道,“新兴宗教”实际上就是对于“邪教”的委婉用语。他们通过办培训班、出版小册子等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帮助中小企业教育员工(大型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教育部门和教育计划,用不着他们来帮忙),反过来,这些洗脑专业户基本上都出身于大型企业的员工教育部门,所以日本企业的员工教育大同小异,都是强调一个很抽象的“成长”,而完成这个成长的标准就是放弃自我,一切以企业利益为准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日本文化中的“企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