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富士山
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因其记载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变迁,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而往往成为该国和该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记。同时,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文化遗产也共同构成了当今如此丰富多彩、壮丽灿烂的人类文明。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表明,当温饱等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被满足之后,人们通常会开始探究和追寻本国以及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将由此而得以彰显,对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也会随之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最为重要的文化工作之一。作为全球屈指可数的经济发达国家,日本政府和全社会近年来在保护本国文化遗产方面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投入了规模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对于逐步开始认识和重视文化遗产独特价值的中国而言,近邻日本在保护本国文化遗产方面的各项举措不乏可资借鉴之处。
富士山的“曲线申遗”之路
6月22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决定,将日本政府推荐的富士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自此,自古以来就被视作日本象征的富士山成了日本第17处世界遗产。
但实际上,富士山的“申遗”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03年,富士山所在的日本静冈和山梨两县就曾经将富士山作为世界自然遗产而进行“申遗”。然而,在审核的过程中,有专家提出意见认为,富士山尽管是日本最高峰,但作为一座火山,其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具备成为“自然遗产”的地质独特性。此外,当时较为严重的垃圾问题也成为富士山“申遗”的一大“软肋”。最终,富士山的第一次“申遗之旅”不得不抱憾而归。
在此后的近十年间,日本政府和民间组织卧薪尝胆,一方面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改善富士山的垃圾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积极转变思路,提出了将富士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来进行“申遗”的全新方案。
该方案侧重于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大力宣传富士山展现了日本人的山岳信仰,着重强调其作为日本的象征出现在浮世绘等诸多艺术作品中,进而对西洋画家产生了深远的艺术影响,以此来凸显富士山在日本乃至世界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功夫不负有心人,日方此次提出的“申遗”方案因其独特的文化视角而得到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认可。该理事会高度评价富士山,称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日本”,并认为包括宗教传统在内的富士山整体都符合世界遗产的标准,因而建议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富士山列入遗产名录时的注册名称也被确定为“富士山—信仰的对象与艺术的源泉”。
从“自然遗产”到“文化遗产”,日本政府及全社会在深入发掘本国文化遗产方面的不懈努力终于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富士山历时十年的“曲线申遗”之路也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