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坚固、特别耐用是日本的建筑物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之一。
但两个多月前的一次公路隧道坍塌事故,却暴露了日本公共基础设施老化严重、缺修乏养,以及安全隐患突出的结构性问题。日本安倍晋三内阁将“老旧化”问题纳入了“国土强韧”计划,拟订巨额财政预算予以应对。
去年12月2日早上,日本中央高速公路子隧道发生坍塌事故,沉重的混凝土压瘪了3辆过路车,造成9人罹难。公路管理方公司称,坍塌很可能是固定天花板的金属吊具上的螺栓脱落所致。而该隧道自1977年开通后天花板从未接受过大规模翻修,也没有更换螺栓的记录。
日本政府随即下令彻查事故原因,并对全国路桥、港湾的设施老旧化问题及安全隐患展开排查,收集数据,研究对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期”,也是其主要公共基础设施的集中建设时期。“地无三里平”的地理特征,使得日本只有多架桥梁、多凿隧洞,才能建成发达的交通网,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时一些工程的负责人如今已成耄耋老人。其中一位对NHK回忆说:当时啥也没想,就是多修路多架桥,还有就是尽可能采用节约成本的设计与施工方法,还顾不上考虑今后怎么维修和养护等问题。
集中建设相应地带来了集中老化这一结构性问题。日本国土交通部门对全国主要公共基础设施的“平均年龄”做了调查:高速公路方面,桥梁是29年,隧道是22年;普通公路方面,国道桥梁是35年,县道(相当于我国的省道)是32年,县道以下公路与隧道是46年;铁路方面,钢筋混凝土桥是39年,铁路隧道是51年。此外,学校校舍楼龄在25年以上的有70%,其中三分之二需要维修;自来水管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的有40%;公租房楼龄在30年以上的有60%。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基础设施老旧化问题将日趋严重。比如,在日本全国长度超过15米的道路桥梁中,2011年,使用年限已达到50年的有9%,10年后这一数字将提高到28%,20年后,则将飙升至53%。而日本全国超过1500条的公路隧道中,有四分之一使用年限已超过30年。经检查,有的桥梁需维修的就多达上千处。
冷冰冰的数字,还有上述重大伤亡事故说明,应对老旧化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已刻不容缓。但这是个全国性的系统工程,实施起来决非易事。
首先,如何筹钱是最大的问题。据日本国土交通省测算,为应对老旧化问题,今后50年日本政府共需开支190万亿日元。而长野县预计今后15年每年都将投入300多亿日元的维护资金;埼玉县预计今后40年每年要投入155亿日元。
其次是缺资料。据NHK报道,日本较早的路桥缺乏具体资料的高达87%。这些路桥大多只剩下一张图纸,而昭和时期的甚至连资料都没有留存。公共基础设施的维修需要诸多原始资料和确切数据,否则,就不易查清安全隐患,即使想维修也无从下手。而重新核查基础资料既要耗费大量时间,也要付出惊人的费用。
目前,安倍内阁在新财年预算案中,拨付7.7万亿日元作为公共事业支出,其中2.2万亿日元将投入对老旧公共基础设施的维修和养护中。尽管有批评认为这是有权者在“大秤分金”,但这种未雨绸缪的做法,还是得到很多支持的。
与此同时,日本地方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基础设施老化问题。
日本是发达国家,但其社会发展也脱离不了由低到高的客观规律,其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值得如今处在快速发展中的新兴国家借鉴。
本报东京2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