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日本企业工会确实有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的理念、制度和机制。首先说理念和制度,它们主要通过日本相关的劳动立法和政策承载。日本战后的劳动法,一直强调对劳动者团结权、集体交涉权和集体争议权的保护,20世纪50年代,团结权、谈判权和集体争议权还被写进日本《宪法》,称为“劳工三权”,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日本又提出工资倍增计划,并提前完成目标。基于对集体劳动争议的重视,制定有专门针对集体劳动争议的《工会法》和《劳动关系调整法》等。 常凯教授总结道:“总体来讲,日本企业的相关劳动法律虽然移植自美国,但由于劳资力量对比差异,日本立法更偏向严格限制企业不当行为,比如企业限制工会、克扣工资、欠薪等等都在法律禁止范围。而在法律、制度的约束下,日本企业的雇员和雇主都有各自的权利、义务界限,出现问题也是在规则之内解决,并且过程中一定是企业为主导。同时,日本政府还会辅以社会保障、援助制度等。” 此外,由于明显受到市场化和全球化影响,劳动者派遣在日本也发展起来,人员的流动性也开始变大,但是日本的《劳动者派遣法》明文规定哪些岗位用工可否派遣,比如大批量的生产工人、流水线上的员工都不能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相反,某些行政人员则可派遣。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企业工会依托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以平衡劳资关系为目标,在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保护员工利益、实现劳资和谐。至于日本企业工会的运作机制,不仅工会可以代表工人集体打官司维权,更有专门解决集体劳动争议的行政机构——劳动委员会。常凯教授说:“日本的每个县、市都开设劳动委员会,由雇员、工会以及包括政府、教授、律师组成的公益方构成劳资争议解决机构,一般从公益方选出教授或者律师作为代表参与调解、协商。” 从工会看,中国企业生存力堪忧 提取上述要素供中国企业借鉴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继续深入,日本企业工会的力量相比资本力量的发展,确实变得越来越弱。常凯教授指出:“日本企业劳资关系的整体趋势,是企业对待工人越来越严苛,劳动派遣也在扩大范围。日本企业工会虽然依然保持独立,由工人选举负责人,为保证劳资平衡对企业不当行为及时反应,但日本企业工会也在面临变化。” |
日本企业发展的正能量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日本:求职前先了解职场礼仪
李大雨:日本人不再以加班为荣
“舌尖上的日本”日本品质节开幕 感受日本饮食文化魅力
日本新法给加班时间设上限
“小而精”的日本零售店
日本出现新年号预测热潮 “和”与“安”人气高
想辞职却不好开口?日本兴起代理辞职服务
徐伟信:丑闻折射日本企业文化背面
日本为何没有报考国家公务员热?
从埋头生产到注重体验——日本制造业顺势应变
看日本企业如何解决职工子女入托难:探访丰田幼儿园
日企为何偏爱存钱(经济透视)
日本制造业“堕落”了吗?
篡改文化战胜耻感文化 日本制造,想说爱你不容易
中年危机并非中国专属 日本:压力让你根本不需要闹铃
日本企业偏爱有经验求职者 助长员工跳槽风气
独特福利:日本公司为员工建墓地
日本传统雏人形如何适应新时代
一目十行!走近日本的三位“神级”刀匠
中国年轻人在日本看酱油里的创新
30多年过去,“日本模式”还管用吗?
调查:主管高龄化 日本中小企业14年后或消失
走下神坛的“日本制造”
日本“妻随夫姓”受更多质疑
日媒:盘点日本企业十大职场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