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在日本,学校是重要的避难所,遇到灾难,大家一般都会去学校等场所避难。因为日本的城镇比较拥挤,属于建筑物高密度区域,而学校拥有大型的操场和坚实的建筑,因此遇到灾难时人们都往学校跑。 据悉,将学校作为避难所,还和日本1923年发生的关东大地震有关。当时的日本,学校建筑多是木结构或砖瓦结构,地震造成不少教学楼倒塌、学生遇难,当时的日本政府吸取教训,规定学校教学楼必须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自此以后,日本学校的抗震设计标准都高于周边的民房。日本免震构造协会(Japan Society of Seismic Isolation)负责人Nagahide KaniKani对媒体称,按照日本在1981年修订的《建筑基准法》要求,日本的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地震,学校也不例外。 2005年,日本又对1981年制定的《建筑基准法》进行了修正,《建筑基准法》反映了日本很多重大地震后总结的经验,1995年兵库大地震发生时,那些根据《建筑基准法》法规建造的建筑物受损不大。 该负责人还表示,按照《建筑基准法》规定,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要对照该法的规范进行;一般每个建筑物的建设,都有由业主指定的通过政府资质认证的监管人,从设计、建筑材料的购买再到整个施工期,全程监督,防止偷工减料。 对学校来说,日本学校一般在2~4层;操场面积要足够大,大约能容纳1000人左右;教室内可能会放置如垫子、干粮、水等应急物品,一旦遇到地震,垫子可以被取下保护头部。 日本还有一个《建筑物耐震修改促进法》,规定所有的公立学校必须高度耐震,新校舍要按最新严格耐震标准兴建,学校必须接受定期“耐震诊断”,有问题的会被补强(加固)或改建。阪神大地震后,日本政府还展开了《校舍补强计划》。据Kani表示,根据1981年前标准建设的学校将进行加固更新。 据《朝日新闻》5月19日报道,按相关部门统计,在日本所有的公立中小学中,已经达到耐震级别的学校占58.6%。Kani表示,其中38%左右的学校是1981年之后建造的,21%的是之后加固的,其他学校仍需进一步加固。 由此看来,日本的学校在灾难发生时担当避难所角色是不可动摇的。 |
解读日本学校的抗震设计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日本大地震一晃八年,福岛发生了什么变化?
日本人的舍弃之道
日本的建筑物为什么能百年防震?请看看这些细节!
东日本大地震灾民元旦看日出 祈愿重建与幸福
“圣诞老人来了100人!”向日本东北地震灾区民众传递笑容与梦想
地震过后的日本
日本地震如何自救避险?这些常识很多人都不知道!
地震来了,10条告诉你处在地震带的日本人是如何面对地震的
避难6年后 福岛县村民返乡参加成人节仪式
日本震后河水逆流疑海啸前兆 震后救人的原则是什么?
揭日本奇葩任性“习俗” 国人直呼无法接受 共用浴缸
日本的防震减灾教育体系
防灾减灾日 看日本如何打造完善的防震减灾系统
太淡定了 地震瞬间,日本餐厅发生的惊人一幕!无人逃命
汶川一震就倒的学校,在日本最安全
地震瞬间日本餐厅发生的惊人一幕! 信任的背后承载质量
日本熊本抗震救灾有新特点
在日本“防灾达人”是如何炼成的?
日本的房屋为什么震不倒?
日本地震后物价不升反降?
日本学校无惧强震的启示
记者观察:日本人面临地震时的镇定源自对防灾机制的自信
惊叹!地震都震不倒日本的房子 抗震能力满分
中国学校在毒地上建造 日本学校在地震中不倒
大地震发生时日本人在干什么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