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东玉三郎
坂东玉三郎和他饰演的杜丽娘
坂东玉三郎饰演的杜丽娘与柳梦梅
继四年前尽情欣赏青春版《牡丹亭》的优雅之美后,深圳观众将有幸在今年的第十一届读书月期间,欣赏到别具韵味的中日版《牡丹亭》。而这次最大的亮点是,杜丽娘将由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出演,演绎杜丽娘那“时而娇羞欲语春风,时而幽怨遥寄秋月”的迷人之美。
上个周末,趁他前来深圳选看演出场地的机会,记者采访了这位情迷中国昆曲的表演艺术家,听他讲述与中国昆曲、与《牡丹亭》、与杜丽娘的缘分。
更容易进入中国戏剧的空间
《文化广场》:据说您与梅兰芳先生有着家族渊源,这也是您这次出演昆剧《牡丹亭》的一个缘起?
坂东玉三郎:我6岁开始学戏,祖父就是歌舞伎大师,他1923年来北京时结识了梅兰芳。两人一见面便成为知己,并且在北京、东京都同台演出过。所以我20岁时就萌生了演出梅兰芳塑造的杨贵妃角色的想法。多年前我还曾专程来到北京,向梅葆玖先生学习《贵妃醉酒》的台步、水袖程式,并在歌舞伎《玄宗与杨贵妃》中出演杨贵妃。在看过梅兰芳的《游园惊梦》后,发觉中国的戏剧名旦都受到过昆曲的影响。我决心沿着梅兰芳的足迹去追寻昆曲。在苏州真正接触昆曲后,我不但爱上了《牡丹亭》,还萌发了亲自表演《牡丹亭》的愿望。
《文化广场》:除了歌舞伎,您在其他艺术门类也颇有研究,这对您理解中国戏剧也有很大帮助吗?
坂东玉三郎:是的。我曾和中国大提琴家马友友合作巴赫灵感音乐电影中的第五部作品《追寻希望》,希望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互融。这次出演《牡丹亭》,是我在把各种艺术门类都游走一遍后,再重新找回自己的东西。《牡丹亭》的空间非常适合我。其实我也演过西欧同样体裁的作品。但日本男旦更容易进入中国戏剧的空间。而且我对中国传统艺术非常有兴趣,感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
“于古典中重新理解古典”
《文化广场》:在日本和中国的苏州、上海等地出演过多场后,您怎么理解杜丽娘, 您心目中的杜丽娘有反叛精神吗?
坂东玉三郎:反叛思想在作者心中也许有,但其实杜丽娘并没有。她只是一个想要实现梦想的少女。凡梦想实现必有困难,但她绝对不是为反抗而反抗。我认为这部剧并不是针对社会问题的,而是在后来的创作流传中被加入了很多东西。我想做的是在古典中重新理解古典。作为观众来说,不要带着很多思想形态方面的东西去看戏,不要拘泥于这样限制。
《文化广场》:看来您对东方的古典艺术非常执着。
坂东玉三郎:古典里面有很多很有精髓的东西,我觉得不是要把它现代化,而是要想方设法如何让现代人理解它,并且把它当成很好的传统来继承。我们把古典的一些文学演绎出来,让现代人对它进行理解和喜欢。《牡丹亭》又叫《还魂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将亚洲的古典艺术融入今人的创造,令它重新复兴,这是一种新的“还魂记”。
和观众一起发现美感受美
《文化广场》:“男旦”演绎的“杜丽娘”能否传情达意?中国观众能够像日本观众一样,理解您的表演吗?
坂东玉三郎:《牡丹亭》折射的是人们心底最美丽的梦。我要通过自己的表演展现自己对艺术和审美的看法,和观众一起发现美,感受美,一起幻想当年少女的美态,这就是戏。真正的美是相通的。我从日本来到中国,向往中国的美,再把我自己塑造和理解的美,送回中国,让中国观众重新感受到这种美的存在。
《文化广场》:您在舞台上希望呈现给观众的是什么?
坂东玉三郎:就是现实中没有的,很理想的世界。我想在舞台上展现一个想象中的世界,和观众一起走入这个想象。演戏就是演员与观众的互动非常重要。这次来深圳看了几个剧院,我正在琢磨如何进一步在舞台设计等方面,想办法加强与观众的互动。希望我的“牡丹亭”能够让观众们在梦幻一样的时间和空间中,享受独特的氛围。让他们有‘惊梦’、‘离魂’之感。
每个细节都反复推敲
《文化广场》:几百年间,无数的艺术家都演绎了他们心中的牡丹亭。您的这一个,是如何塑造的??
坂东玉三郎:我看过苏昆各种演出的碟。每个艺术家的演绎,都是每个人心中独特的创造。我在演出中加了很多自己的理解。如游园中杜丽娘的出场我就做了改变。以前是背身出场,从卧室中出来。而我改成了出场时穿上斗篷到院子里, 再回到卧室打扮。这样更细腻也更吻合原作。
《文化广场》:听说您为了一些表演,还专门去昆曲博物馆查找
坂东玉三郎:排《写真》一折时,表现杜丽娘想把自己的形象留给可能出现的梦中情人。每到此时我感觉乐队太快,总好像缺少了什么。后来查原作,才发现果真缺少了“眉梢青不了,个中人全在秋波妙”几句。为此还专门去了昆曲博物馆,找来对白,重新谱曲。
深圳艺术要有自己的创造力
眼前的坂东玉三郎气质优雅,眼神纯净,完全看不出是一位60岁的人。这位被文学家三岛由纪夫称为歌舞伎“奇迹”的艺术家非常亲切随和,和记者一说起戏来滔滔不绝,那种开心一望而知发自内心。他感叹说,昆曲也面临着继承的问题,自己加入男旦来演国际版牡丹亭,希望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更深入地介绍昆曲。
作为一个游走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他对于城市的文化建设和艺术发展也有自己的想法。当记者问及深圳近年来引进的世界各地演出越来越多,他对深圳的艺术发展有何建议时,坂东玉三郎表示,日本曾经在上世纪的60年代到80年代,全世界的精彩节目都来到日本,当时的日本观众有幸欣赏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精彩演出。这样对于培养观众的艺术鉴赏力,培养一个城市的艺术气质是非常有好处的。但他也坦言,遗憾的是,日本人只是接受,而并没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一流的东西。而很多来到日本的艺术家,他们在日本吸收了很多东西,又回到自己的国家,经过研究,发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艺术形式。坂东玉三郎建言说, 深圳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对于深圳来说,光引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