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边退休以前在东京的一家中等规模的私营企业工作。他本能地从不断减少的订单,觉察出一个工业化的中国出现以后,日本中小企业能享受的机会十分有限。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日本五大报中,他更喜欢阅读主张与中国对峙的《产经新闻》。退休以后,也并不去订阅,而是每天去车站或者便利店购买《产经新闻》回家阅读。 通过阅读《产经新闻》,在田边的记忆里,中国经济应该已经崩溃了不知多少回了,或者是中国社会的动荡,让日本企业在中国遍尝艰辛,大量退出。田边希望真的有一天能重新回到上个世纪70年代或者是80年代,那时日本一国的经济规模几倍于中国,日本在向世界第一进军,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后来就不行了,他感觉是大量企业到中国办厂后,日本的生活明显缺少了继续上升的劲头。《产经新闻》那些唱衰中国经济的文章,很容易被田边这样在中小企业中工作的人接受。 没有想到,田边的儿子这些年也被派到了中国,而且是带儿媳一同去了北京。有了孙子以后,老伴一定要到北京去照顾,田边只得和老伴一同来到了他内心厌恶的中国,来到《产经新闻》报道的“危机四伏”的北京。 推小孙子的婴儿车外出时,田边从来都是手不离车。因为媒体大量报道过中国发生的贩卖婴儿的事件。有时候一些不认识的中年妇女会过来给孩子掩一下被子,田边非常紧张,觉得是要来偷孩子。又有时会有几名妇女围过来说了很多很多的话,田边一句不懂,但从她们的笑脸和语音上,能听出来是在夸赞他的小孙子。在北京的普通公园里,田边从未遇到过任何让他感到危险的事,反而觉得在日本就是有再大的困难,如果自己不说的话,绝对不会有人来主动帮忙的。日本的冰冷和这里温暖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尽管头上有不少白发,但田边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老。在北京待长了,有时也坐坐公交车。汽车一来刚才还好好的队形,忽然乱了,人们一窝蜂地挤上汽车,田边觉得市民修养不佳。等他登上汽车后,又是那些疯抢座位的小伙子,不由分说一定让他这位头发有些斑白的“老大爷”坐。这在日本也是从未经历过的事。刚才心头的那种厌烦,忽然转变为一种被热情后的不自在。 据日本内阁府2009年12月14日发表的外交舆论调查表明,日本对中国有某种好感的人占38.5%,没有好感的人则占到58.5%。日本在1989年改年号为平成,那年对中国有好感和没有好感的人各占了将近一半,到了2003年开始没有好感的人增加,2008年66.6%的被调查者说他们对中国没有好感。田边是那些对中国没有什么好感的人中的一个。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济逐步强大,日本则持续走低,政治经济不断动荡。对中国没有好感的人也开始迅速增加。除了《产经新闻》刻意报道负面中国消息外,基本上所有日本报纸也开始大量报道中国在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日本民意对中国的好感迅速下滑。 田边通过报纸看到的是坐车抢位子的一面,但没有来中国前并不知道抢位子的人也会把位子让给老人、小孩。原来日本舆论与中国现实之间存在很大的落差。 熟悉中国业务的基金公司老板津上认为,日本在过去一百多年时间内,国力大大超越了中国,只能从较高的地方俯视中国,看不到崛起后的中国对日本具有的现实意义。除非中国的经济规模达到与美国一样,在数倍于日本以后,日本才能把俯视改成为一种仰视。“但是,我心中期待的是一种平等,一种冷静对待中国的态度,这个在日本那里实现起来很难很难。”津上说。 即便如此,日本也在变,至少日本的精英开始冷静地分析中国的变化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在倡议建设一种新的格局。日本的舆论勾画的中国与日本市民体验到的中国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反差,日本自己也最终将要像津上先生希望的那样,用一种平等冷静的眼光来看待中国。 |
日本人心中的中国
文化录入:贯通编辑B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B
相关文章
日本拉面为啥也能叫拉面?
为什么日本人比中国人吃得更干净、更安全
日本获210个中国古方专利:谁才是中医没落的元凶?
日本二玄社:复制中国古代书画,我是世界第一
观察|应对老龄化,日本零售业启示录
日本人的魔改三国,已经进化出了200斤的貂蝉
文化|2020日本插画大奖得奖作品公布,多位中国设计师获奖
低生育、低增长社会的好公司什么样?日本企业给你这些答案!
一脉相连!日本的这种“粽子屋”,来自中国的传承
中华图腾龙不再是传说?中国第一条真龙现身日本,结果被制成标本
“傅春林日本艺术馆”即将开启
从王振鹏到姜立纲——日本展出温籍名画
日本毗沙门天雕像与中国文化渊源
云卷云舒凝聚东方神韵 “现代中国美术展·纸”日本开幕
为什么日本在亿万富豪人数上远远落后于中国?
台州与日本茶文化交流(当代篇 )
林胜煌、闵一鸣、林洲、王国建四人个展将在日本福冈展出
日本长盛不衰的“三国热”
日本水果有多贵?
日本和尚可以娶妻生子,还很受日本女孩欢迎,这是为什么呢?
日本盆景大师馆落户如皋花木大世界
日本彩色动画电影开山作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
日本几乎没有黑人移民, 那么在日本的黑人都是从哪里过来的?
在日本“山口组”碰到这个中国黑帮会怎样?山口组:我们绕道走
后藤俊夫:长寿企业大国日本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