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日本的食品界近年来兴起了“伪造风”,伪造产地、伪造消费期限等,最为典型的是把外国产品冒充日本国产的出售。“被伪造”的外国产品多是“中国制造”。
伪造事件层出不穷
据8月26日的《每日新闻》报道,静冈县的东明水果会社因在去年10月下旬到12月上旬把10吨中国产的竹笋冒充国产的出售而被警方搜查。同一天,东京一家名为“浜伸”的食品加工会社因把中国产的鳗鱼贴上了日本国产的标签,被东京地方法院起诉。
这并不是两起偶然事件。类似案件7月份也有发生:山形县新庄市新田食品会社把中国产的山菜伪装成日本产销售;山口县一家水产物加工批发会社把去年5月到7月间从中国进口的河豚冒充国产出售。
除中国产品外,其他国家的产品也被日本不法商家包装成国货出售。大阪浪速区的一家食品会社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产的牛肉伪装成国内北海道等地产,被警方查获。甚至还有会社把朝鲜的水产品当成国产品出售。
在日本,同类商品中,国货几乎都要贵于舶来品,有的甚至贵数倍,在人们的意识里,“日本制造”是最精致的。近两三年来,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日本食品界冒名之风盛行。一些日本商人以外国产品冒充日本产,迎合了日本民众长期以来形成的国产品最安全、优质的心理。
中国产品的双重尴尬
分析人士认为,一些日本商家把中国产品“化妆”成国货出售,除了为牟取暴利外,也与最近一年多日本人对中国食品的成见有关,日本人对“毒饺子”事件仍然耿耿于怀。多数日本人认为中方一直没有就发生在日本的“毒饺子”事件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有一段时间里,日本民间甚至“闻中国食品色变”,超市里的中国食品无人问津。
而日本商家把中国产品伪装成日本产出售,也折射出中国品牌难以进入日本的尴尬境地。长时间以来,中国产品进入日本的通行证就是两个字——“便宜”,百元店的日用品几乎都是中国制造。“百元店”意即所有的产品都是标价100日元(100日元约合7.3元人民币),如一只碗、一条毛巾、一副筷子等。在相当多的日本人心目中,中国产品就是相当于小商品。
近年,日本市场上中国生产的各类家电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在不断提高,但其主体还是日资企业在华产品,真正的中国品牌难见踪影。
“中国制造”还有很多要学
如何让日本消费者对“中国制造”重拾信心,消除日本民众心目中中国产品有“毒”的印象很重要。日本媒体固然对“毒饺子”的渲染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但消除日本消费者顾虑是中国企业的职责,他们应及时公开信息,消除由此引起的民众心理恐慌。
此外,如何让日本消费者明白,中国食品虽低价但是质量也不差,国外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
日本产品出口到中国,无论是大米还是苹果,无论是化妆品还是纸尿片,统统都打着“名牌”的口号,这是一种品牌战略。近一两年来,不少欧美流行服饰在日本登场,如瑞典的H&M等,这些流行物品并不高档,但走的是“价廉物美的名牌”路线,它们低价却不失“高贵”,这迎合了人们在金融危机中“贪便宜”的心理,又让人不失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