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是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他的《十宅论》将日本流行的住宅风格分为十种不同类型,并深入探索其主人的不同性格特点。“咖啡吧派”即其中的一种住宅风格,本书在分析“咖啡吧派”之前,先解读了咖啡吧的文化象征。 排除了共同体的酒吧 “咖啡吧”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传统居酒屋的一种新形态,发源于东京涩谷、青山、六本木附近地区,转眼间便遍布东京,甚至蔓延到全日本。结果,咖啡吧在东京,后来成了“土气”、“庸俗”的同类语。但其实,这倒不如说是咖啡吧成功的证明。任何事物,只有当出现了针对它的反对意见和批判论调的时候,才能证明它已经成功,并且已经得到广泛的传播了。 咖啡吧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其一是因为,咖啡吧与如今的俱乐部、小饭馆、K歌吧都不同。那儿没有女人在旁边缠着你,当然也没有陪酒女。像这些有关性或性暗示的服务,那儿是不会提供的。所以由那些服务滋生而来的、与性有关的人际关系也就不存在了。还有,像在K歌吧里那样——同属一个企业的同事们,边饮酒唱歌,边借此来确认彼此之间根深蒂固的共同体关系,并对其进一步强化的这种关系,也决不会存在于咖啡吧中。 咖啡吧的理念,是将一切有共同体性质的人际关系都排除在外。而俱乐部、小饭馆、K歌吧的理念是恰好相反的,它们是借助酒力来强化、促进共同体性质的人际关系的。在日本社会里,酒精从来都是共同体性质的人际关系的暗喻,但咖啡吧却是个异端。咖啡吧的客人都会带着喝茶、喝咖啡般的感觉在喝酒。因此,像下班归来的女白领们,以及有着正当关系的大学生情侣,这些与传统酒吧几乎无缘的人,即使是第一次光顾咖啡吧,喝酒时也不会有任何生疏的感觉。 为了审视自我而去 在此有个疑问:人们为什么需要咖啡吧?去那里既不是为了寻求性关系,也不期待在那里确认、巩固人际关系,而且那里也不是供应特色美食的地方,人们为什么会喜欢去咖啡吧呢?这是因为顾客在那儿能审视自我。虽说是“审视自我”,但又并非内省、自我剖析这些沉闷的东西,也不是单纯来享受咖啡吧的情调和空间。他们来的目的是沉浸到这个空间里,陶醉于欣赏自身的姿态。这大概称得上是极为自恋的空间享乐方式了。 而在进行这种空间享乐时,问题首先来自穿着。因为,自己的穿着打扮是要去的那个空间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所以,他们要求自己的穿戴要得体。如果是携女伴同去,那位女伴也必然要有相宜的姿容配上时尚的着装。他们自己身着法国的时尚西装,倚在意大利名牌的椅子上,手持一杯“巴黎水”(Perrier,一种矿泉水),随声附和着身旁女士的趣谈。他们就是为了来欣赏这样的自己,才要造访咖啡吧的。显然并非因为这儿的“巴黎水”好喝,也不是对女伴有更深的用意。 换言之,咖啡吧这个空间的基本意义,在于里面有一双眼睛。通过这双眼睛,客人能暂时远离本身所处的位置,从别处来看自己;通过这双眼睛,他们能审视自己的着装、动作、举止和言谈。这双眼睛会要求他们的“演技”,也会要求咖啡吧的空间成为他们发挥演技的最佳舞台位置。 |
日本咖啡吧的文化象征
文化录入:贯通编辑B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B
相关文章
日本人口不断减少,女多男少,老龄化严重,真实情况令人担忧
日本一寺庙,金碧辉煌,被誉为“土豪”
日本96岁尼姑,整天吃肉喝酒沉溺男色,彪悍人生不需要过多解释
日本的贫富差距为何这么小?
大阪万博纪念公园“红叶节”开幕 红叶与日式庭院交相辉映
草间弥生作品亮相“四叶草”
日本西友、丸井们是如何对待自有品牌的?
日本西友、丸井们是如何对待自有品牌的?
一本书了解日本人眼中的“私摄影”
38条冷知识,让你更加了解日本
日本唯一存活1442年公司,从隋朝到现在,只做一种偏门业务,依然强大
为什么日本的出租车上偶尔会看到“SOS”?
为什么日本工薪阶层也能住独栋“洋楼”?
96岁的日本尼姑吃肉饮酒,沉迷男色,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处女率超高的日本,真是一个低欲望的社会?
经济高增长,日本女性为何回家做主妇?
日本人是如何保持健康的?4个“小秘诀”多学习,或帮助身体长寿
为何日本性同意年龄只有13岁?
对日本人来说有什么奇怪的中国食品,让他们兴奋?
日本艺术家長坂誠展 油画人物作品选
日本的“抠门”饭店,营业三十年,卖一种食品,还是中国传去的
日本有2个地方禁止女人入内,1个因为歧视,1个则是为保护女性
从硬汉风靡到娘炮盛行,日本的“娘炮文化”,美国曾是推手?
【日本杂学】日本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筷子的?
为啥日本的交通事故最少?其实原因很简单,不过我们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