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地震多发国,日本不但有健全的地震观测网、地震速报系统,还高度重视次生灾害防治问题,随时修订和发布地震长期发生预测地图、全国灾后险情图,形成了一整套防灾减灾的科学系统——昨(10)日,中科院国际合作局、日本防灾科学研究所、日本学术振兴会三家联合主办的中日地震防灾减灾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开幕,日本专家提出,中国应注意建立地震防灾理论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努力减轻次生灾害的危害。 在为期5天的研讨会上,20多名日本地震与防灾科学领域的权威科学家、30多名中国相关领域专家,将围绕地震发生机理与预警、地震伴生/次生灾害的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和灾后重建三个专题,研讨汶川地震的演化、灾害影响,指导次生灾害的防范。 中日合作是研讨会的另一个主题,“面对共同的自然灾害问题,人类必须通力合作,互相合作借鉴。”中科院成都山地所所长邓伟透露,“我们将探讨构建中日地震防震减灾战略合作平台。” 统一网络让情报共享 日本有众多研究机构都在从事地震研究工作,很多时候各自为政。中国也有类似情况。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理事长冈田义光介绍,为让先进数据、最近成果真正地服务大众,日本痛下决心,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统一了各研究机构的数据库。各机构通过高敏度测定仪和传感器进行地震观察后,都必须把数据传送给东京的一个枢纽终端,通过卫星发射中心向全国进行情报发送,从而打破研究机关的隔阂,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情报共享机制。 地震模拟实验中,一座传统木屋建筑全部被损毁,另一座经特殊加固的木屋则能够保障室内人员的生命安全——眼见为实,冈田义光现场播放的实验录像,证实完全可以人为控制、减轻灾害的损毁程度。现在日本使用的实验装置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三维地震模拟实验仪器,可以用建筑实物作实验。 系统方案应对堰塞湖威胁 160多年前的日本江户时代发生了善光寺大地震,震后造成了4200个灾害点,其中的一个堰塞湖决堤形成了土石流,土石流一泻而下,造成了约10000人死亡。日本砂防学会副会长池谷浩认为,震后形成的堰塞湖、滑坡等次生灾害威胁最大。 唐家山堰塞湖险情发生后,绵阳老百姓被强制要求避险——池谷浩认为这一处理得当,在日本发生过震后1月后才决堤的堰塞湖。日本防治堰塞湖的经验是,划分堰塞湖紧急点的危险等级,采取不同方案应对:非常危险的要劝居民避难;一般危险的对坝体开挖,形成泄洪槽并用水泵排水;危险程度较轻的,则任其自然破坏,或对坝体进行永久性固定。 |
日本地震防灾减灾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开幕
文化录入:贯通编辑A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A
相关文章
日本大地震一晃八年,福岛发生了什么变化?
日本人的舍弃之道
日本的建筑物为什么能百年防震?请看看这些细节!
东日本大地震灾民元旦看日出 祈愿重建与幸福
“圣诞老人来了100人!”向日本东北地震灾区民众传递笑容与梦想
地震过后的日本
日本地震如何自救避险?这些常识很多人都不知道!
地震来了,10条告诉你处在地震带的日本人是如何面对地震的
避难6年后 福岛县村民返乡参加成人节仪式
日本震后河水逆流疑海啸前兆 震后救人的原则是什么?
揭日本奇葩任性“习俗” 国人直呼无法接受 共用浴缸
日本的防震减灾教育体系
防灾减灾日 看日本如何打造完善的防震减灾系统
太淡定了 地震瞬间,日本餐厅发生的惊人一幕!无人逃命
汶川一震就倒的学校,在日本最安全
地震瞬间日本餐厅发生的惊人一幕! 信任的背后承载质量
日本熊本抗震救灾有新特点
在日本“防灾达人”是如何炼成的?
日本的房屋为什么震不倒?
日本地震后物价不升反降?
日本学校无惧强震的启示
记者观察:日本人面临地震时的镇定源自对防灾机制的自信
惊叹!地震都震不倒日本的房子 抗震能力满分
中国学校在毒地上建造 日本学校在地震中不倒
大地震发生时日本人在干什么想什么